姜昆委员:向世界亮出中华文化的新名片
http://www.cflac.org.cn    2009-03-03    作者:姜昆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化交流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它能让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甚至不同意识形态的人相互理解、彼此欣赏。对于世界而言,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综合国力、人文环境、价值观念等全方位的变化,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以它独有的历史传统、表现方式正在不断增强。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中西之间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从而树立起中华儿女在国际上的应有形象,展现中华民族真正能够使世界为之骄傲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风貌,是我们的愿望。

    作为文艺工作者,一直以来,我致力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利用相声演员的身份,一方面努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在观察如何有效地采取不同方式让世界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从而真正认识中国,认识一个文化的中国和一个开放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和一个友好的中国。

    有一点应该着重指出,一个真正的中国,是一个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文化的古老中国,同时也是一个自改革开放以来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希望的当代中国。但是,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这和我们的宣传重点和方式上有所偏颇是相关联的。

    就文学艺术而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及我们对西方的了解;西方对中国当代的了解远远不及对中国传统的了解。

    中国人通过对西方文学作品和艺术品的学习、认识、赏识,不仅知道西方的历史,也对西方的现代了解颇深,对西方的社会、人文的了解远高于他们知道的我们。原因何在?西方文化在进入中国时,其介绍是全方位的、丰富的、互动的、可信的;中国文化在走进西方时,其介绍是刻板的、传统的、无变化的和单一的,是有许多人为痕迹的。

    仅举一个小例子。我们动辄认为对外宣传应该表现“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展现“五千年”,要告诉人家“四大发明”,多少年来一直如此。但是,想过没有,西方有不承认中国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现实吗?有对孔子、孙子,以及四大发明对世界贡献的疑义吗?没有。世界伟人的传列中,从来不少孔老夫子的大名,国外知道成吉思汗并把他视为英雄的人,甚至比中国还广泛。

    倒是我们一股脑“展现传统”的要求,和一窝蜂地在各种各样的涉外活动中对于这些“传统”的简单展现,使得西方人对中国传统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了传统文化符号的表面。提起中国,就是红灯笼、中国结;提起北京,就是烤鸭、长城;提起传统艺术,就是舞龙、舞狮。1994年,我到美国奥兰多去参观迪斯尼世界,中国的天坛祈年殿前面站着穿清代马褂和戴帽盔儿的华人在招呼游客,我问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古老的打扮?”他回答:“如果不这么穿老外说我不是中国人。”2007年,我又一次去了那里,这个穿着依旧,一点变化也没有。

    我们的文化宣传重传统多、讲现代少的规矩没怎么改变。

    近几年,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许多传统艺术门类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但在许多外国人眼里,也更多是一种猎奇。有这样一个鲜明的例子:我们的地方剧种在法国演出,观众大声叫好,不是因为他们看懂了戏,而是演员奇特的步法让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至于历史戏中表达的中国人的情感、反映的中国人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传递。多年以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的捷报频传,不断印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丰富、中华文化的博大悠远,这是个不争的历史事实,确实令西方心悦诚服。但在向国际舞台输出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中国当代的文化创新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当代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不甚如人意,中华文化未能展现出真正的魅力。

    深层次的了解才能带来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的理解,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对于今天中国人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如何从文化的深层次向世界介绍,需要有专家来总结研究,要形象地告诉世界,并让世界信服地理解一个生动发展中的中国,需要我们在今天多下功夫,在当代多做文章。

    北京奥运会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是的,开幕式精美绝伦、气势恢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四大发明等民族文化传统。但我觉得传统因素还是多了点,少了一些现代气息。很多外国友人向我感叹,他们最难忘的还是美丽的蓝天、整洁的北京、乐观好客而又幽默风趣的中国百姓,还有无数志愿者的微笑。他们说,“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人们交往,往往从名片开始,今天志愿者的微笑,是建立在发自内心地感到中国的发展、强大、自信以及为自己的今天骄傲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考虑,我们对外文化交流应该有一张什么样的名片。

    中华文化的名片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对中国文化深有研究的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五千年灿烂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我们更加希望看到当代中国卓越的文化创造,更加希望了解今天的中国对世界文化作出了什么贡献。

    从当代文化开始,人们可以领略一个民族当下的现实,和它来自当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所在;从当代文化出发,人们可以感受一个社会和其它社会沟通和对话的直接的可能。我们要向世界亮出的无疑就是当代中国文化这张崭新亮丽的名片。

    因此,在对外艺术推广、对外交流中必须有一条明确的主线,这其中应该涵盖当代中国的创新文化,应该隆重推出当代中国的创新文化。我们有长城、运河、兵马俑;我们还有京剧、昆曲和越剧。但应该清醒地看到,这首先是祖宗的光荣,其次才是后人的骄傲。假如不能创造出同样灿烂的当代文化,我们的文化传统就有可能中断,变成一种博物馆文化。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历史,赢得时代;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大众,赢得世界。推介当代创新文化,并不等于抛弃传统,而是对传统的进一步发掘和传承。传统是什么?传统是由几千年来无数个的“当下”、当时的“现在”积淀而成。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过去之发展。每一个创新将来都是传统。传统又不断地发展为现代,发展为创新。对传统文化的“着墨”一定要植根于今天的土壤中,把传统之根一点一点引入今人的视野,让传统衔接当代。

    实践证明,我们当代的许多艺术家,他们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革新,久经时代和观众的考验,塑造出一系列鲜活的艺术形象,足以鲜明地向世界传达“当代中国”的风情和面貌。这正是“中国制造”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它所展示的积极面也可以被世界所接受和喜爱,应该成为文化“走出去”的关键。这会让我们在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同时,也更好地继承我们的传统。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时代赋予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新的历史责任。早在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就曾说过: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西方文明的输入,一方面也应注意我国文明的输出。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当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华文明包括当代中国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宝藏。我们在对外交流当中,要以一种更加自信的姿态,亮出我们的文化名片,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民族的魅力,了解一个前所未有的“魅力中国”。

(编辑:李钊)

|两会图片|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代表团陆续抵京
西藏代表团抵京[组图]
云南代表团抵京[组图]
来自西藏的全国政协委员抵京
来自宁夏的全国政协委员抵京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京举行
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