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四川地震灾区“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花絮
http://www.cflac.org.cn     2009-01-20    作者:彭宽    来源:中国艺术报
 

    1月15日凌晨5点钟,赴四川地震灾区“送欢乐、下基层”慰问的艺术家们就起床化妆了。四川一带,冬天天亮得晚,艺术家们乘车赶往第一个演出现场、绵竹市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二号桥板房安置区时,天上的月亮还如同一轮冰盘挂在那里。

    演出从上午8点半正式开始。据中国文联挂职干部、绵竹市副市长曲华江介绍,文艺家演出的这个安置点约安置了周围乡镇的受灾群众5万多人。现场人山人海,临时搭建的演出舞台被赶来看节目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绵竹市大西街小学五年级的张鑫宇和他的小伙伴们也赶来看节目,看到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的艺术家一个个出现在自己面前,他们兴奋地又蹦又跳。现场有受灾非常严重的汉旺镇乡亲,有绵竹有名的“年画村”遵道镇棚花村的村民,也有从全国各地来这里支援灾区重建的建设者。写满“奋进”、“感恩”、“铭记”、“重建家园”的大幅标语随处可见,尽管天气很冷,但现场的气氛异常热烈,艺术家为坚强的灾区群众鼓劲加油,观众为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喝彩欢呼。由于场地太小,很多闻讯赶到的群众只能远远地站到椅子、桌子甚至摩托车上观看节目,但仍然看得津津有味。演出结束后,绵竹市的群众又进行了盛大的民俗巡演活动,热烈的“打牛”和扮相生动的戏剧人物造型表演,把红火喜庆的年味儿充分展现出来。

    绵竹的演出一结束,艺术家们顾不上吃饭,立即驱车赶往下一个演出地点——北川县擂鼓镇。为了避开危桥,演出队伍选择了坎坷不平的河滩路,有的艺术家就是在一路颠簸中吃了简单的盒饭。在两个多小时的颠簸中,可以不断看到公路两边“美景依旧在,沧桑后更红”、“山倒北川人民不倒,房垮北川精神不垮”、“出大力,流大汗,重建家园要大干”等火热的标语,让艺术家感动不已。到达擂鼓镇后,艺术家们受到当地万余名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的精彩演出让北川的父老乡亲绽开笑脸。北川是羌族自治县,这里处处充满羌族民间文化的韵味,羌族老乡们都穿上了民族服装,村民们打起腰鼓、拉起横幅来迎接艺术家。演出中,邓玉华特别邀请两位羌族姑娘和她一起演唱,而张保和则来到老乡中间,唱起不久前他在地震灾区慰问演出中创作的民谣《中国雄起》,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鼓劲加油。羌族老乡则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艺术家们披上“羌红”,来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

    演出结束,艺术家们又马不停蹄地从演出现场赶往机场,乘当晚9点多的航班离开四川。对艺术家们来说,这是紧张忙碌的一天,更是永生难忘的一天。

(编辑:晓婧)

活动主题和性质
本着百花回报沃土、艺术奉献人民的宗旨,2009年 “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主题为面向基层、服务农村、共建和谐、促进发展的公益性惠民文化活动。
活动总冠名
中国文联2009年“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
活动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精心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人民群众中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营造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的文明健康节日气氛,将“送欢乐、下基层”这一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惠民文化品牌做实做好,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服务对象
2009年“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服务地区以农村地区为主,重点服务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区。
活动原则及方式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中间,营造和美、和乐、和谐的节日氛围,增强文联的亲和力、凝聚力,扩大文联的社会影响。
  2、活动由中国文联统筹协调,各团体会员单位可分别举办或联合举办,有关文艺社团、院团参与协办。
  3、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主动向党委宣传部门汇报,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始终坚持活动的公益性,努力取得最大社会效益。
  4、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活动力求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既组织综合性慰问活动,也要组织轻型、流动、快捷的慰问小分队。要选派知名的艺术家、把开展专业特点鲜明的文艺活动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形式多样,喜闻乐见。
  5、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置、节俭办事、注重实效。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统一宣传,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不做表面文章。
  6、中国文联组织的重点活动由中国文联党组主要领导带队,各全国性文艺家协会组织的活动由中国文联党组分管领导和相关协会主要领导带队,各地方文联、产业文联组织的活动由地方文联、产业文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