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2008春节大联欢研讨会发言摘登
http://www.cflac.org.cn    2008-02-29    作者:葛 伟    来源:中国文联网

抓住情感爆发的瞬间

冯双白(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

  明星荟萃的“百花迎春”有一些镜头让我非常感动,就是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相互拥抱、握手、叙话、促膝谈心。艺术家是受人瞩目的人物,他们在台上表现的是演出的一面,在影视里表现的是角色的一面,但是他们在“百花迎春”现场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流露,常常具有更加感染人的力量。2009年的“百花迎春”大联欢,能否在情感的元素上再下些功夫:心情、乡情、亲情、友情、民情、国情……当然这比较难,很多瞬间爆发的东西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摄像机去捕捉,但是新老艺术家相聚的时候瞬间爆发出来的情感状态特别宝贵,能不能增加一些情感交流的元素,把情感交流当做节目的一个结构,特意设计出来?我觉得我们可以挑选出特别的人物、特别的故事来构成特别的节目,而且这个特别的故事、特别的节目也可以设计在特别的地方的板块当中。

立体展示文联魅力

关牧村(著名歌唱家)

  作为文联自己的春节大联欢,“百花迎春”要蕴涵“三个展现”:一是展现一年文艺创作的成果。要尽可能创作一些适合春节演出的高水平的节目,尽可能展示一年之中国际、国内获奖的好作品,尽可能展现在国际交流和国内重大演出中深受好评的节目。二是展现深受观众喜爱的文艺工作者近期的风采。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到了,观众也有一种思念他们心中的亲人、“偶像”的情结。要尽可能地安排在观众中有影响的艺术家露面,特别是那些不经常露面的老艺术家,要让他们春节期间和大家见见面,这既是对这些艺术家的敬重,也是对观众的关爱。三是展现文艺工作者积极进取、和谐团结、亲民敬业的精神面貌。通过每个节目,甚至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来表现文艺界人士的新状态、新面貌、新气象,既能展示自己,也会感染观众,使观众感受到“我们的时代真好”,给社会注入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与动力。让广大群众都感受到,文联确实是一个有文化、艺术涵养深厚的团体;是一个团结进取、充满时代活力的团体;是一个贴近生活、与百姓心连心的团体。

打造“春晚”新品牌

季国平(中国剧协分党组副书记)

  2008年的“百花迎春”大联欢,精巧的构思处处可见。如开场节目《序》,引出了一批知名艺术家,把他们的名字巧妙地嵌入串场词中,并由艺术家本人来演说,如阎肃老师的一句“阎肃不要太‘严肃’”,赢得了满堂彩,充满了生活和艺术的情趣。大联欢的节目也丰富多彩。经典节目,如昆曲《林冲夜奔》(裴艳玲)、歌曲《众手浇开幸福花》(马玉涛)、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郭兰英)等,人们爱听,引起了大家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而当下热点节目的表演,也很具吸引力。如山西这几年好戏连台,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电视剧《乔家大院》这些剧组与大家见面,气氛热烈;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饰演士兵的演员们也来到了现场接受访谈,效果也很好。当然,大联欢对许多经典也做了新的演绎。如陇东吹打乐与西北民歌、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于魁智、李胜素)等。还有一些原创的精彩节目,如群口相声《夸前辈》(姜昆、常贵田、牛群、师胜杰、戴志诚)、群口词《说甘肃》(朱军、郭达、李修平、裴新华、边宵)等,都是充满了艺术情趣和生活内涵的精彩节目。总之,“百花迎春”已经成为“春晚”新品牌,我们期待着这一品牌含金量的进一步提升,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把形式化为内容

郁钧剑(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

  这届大联欢具有以下这些特点。第一,参加的嘉宾达到了1000多人,我们还第一次请到了一些科学家,还有军队的英模。第二,参加的演员很多,尤其是知名演员多,仅上台表演的知名演员就达到了197位。第三,节目相对比较丰富,我们从2007年开始转换了组织节目的思维方式和形式,开始邀请几个省市文联来协办,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让节目量丰富了。第四,各地专门为晚会创作的节目比较多。第五,社会反响非常强烈。春节期间,“百花迎春”大联欢在中央电视台一共播出两次,初三一次,初五一次。收视率在CCTV-3的节目中名列前茅。我们在创作上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我们先设定一个“筐”,有东西我们再往里面装。第二,力图把形式做成内容,把每一个串联、每一个介绍,都做成一个节目的形态,都挑最好的演员来完成这个形式的组合。第三,注重对经典节目的不断再现,把老百姓喜欢的东西,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反复地表演给大家看。

提升文联的知名度

柳秀文(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

  今年的“百花迎春”大联欢办得很不错,有很多的亮点。第一,展现了文艺界的异彩纷呈,展示了我们这支文艺大军的精神风貌,舞台上下交相辉映。第二,凝聚了文艺界的人心,体现了文艺界的大发展大繁荣,突出了和谐美、亲情美、友情美,歌颂了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安康,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的繁荣昌盛。第三,是中国文联联络、协调、服务功能的一个具体化和延伸,成为文联工作一个强有力的抓手。第四,扩大了中国文联的影响,提升了中国文联的知名度。

名家荟萃的艺术平台

林建(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

  “百花迎春”大联欢是展示中国文联各艺术门类优秀作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它已经是中国文联一个很好的品牌,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特别是2007年开始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邀请广大艺术家参加,让台上的演员与台下的观众互动、融为一体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文联这个晚会的特点就是艺术家多,老、中、青都有,特别是突出了老艺术家。文联的晚会从第一次开始就请了各个方面的艺术家参加,特别是请了一些老艺术家上台表演,而晚会能在社会上反响好、吸引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众多的艺术家参与。当然,晚会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就是节目安排不均衡,杂技、魔术、曲艺、戏曲节目,包括舞蹈节目安排偏少,唱歌节目过多。另外,在安排春节大联欢演出节目之前和初步确定演出节目之后,还要注意多征求一下文艺界各方的意见。

服务广大电视观众

金兆钧(《人民音乐》常务副主编)

  中国文联主办“百花迎春”已经六年了,应该说从第一年起在社会上就有影响力,尤其是它每一次都能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更是让人瞩目。所以我想办好大联欢首先要考虑它的服务对象仍然是广大的电视观众,也就是说,它除了是文艺界的大联欢之外,同时还要有一个为观众服务的问题,一定要把握好晚会的定位。在打造这个品牌的时候,对节目不能求全,要突出这个品牌的特色。大联欢晚会的特色是什么?我个人的意见,就是联欢,老百姓就是要看文艺家们怎么“玩”,我觉得这是中国文联的优势所在。中国文联的联欢晚会就是要让全国的文艺家们能够充分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欢悦心情,发挥我们人气旺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至于怎么编,怎么排,每年肯定要不断找出新招,但是基本上要把握住人气旺、大团结这个特点。

以小见大 贴近群众

乔林生(《解放军报》文艺部主任)

  2008年“百花迎春”大联欢的成功,我觉得是以小见大的成功、推陈出新的成功、贴近观众的成功、表现现实的成功。以小见大,就是每一个板块的进入都是以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小的节目的特色为抓手,然后辐射到比较广大的面上。推陈出新,就是用了不少的老节目、老演员,但不是用因循守旧、老套简单的组合排列,而是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欣赏需求来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组合。贴近观众,是因为台下的一些场面比台上的更加吸引人,更加有亮点,这种台下观众与台上演员的互动让电视观众感觉到好像是在现场观看一样。表现现实,是因为任何艺术如果不能够充满激情地表现生活,它的影响力就会大大减弱。而这台晚会在激情表现生活方面有一些亮点,包括一些英雄人物、科学家的出场等都给我们一个新颖的感觉,这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个晚会最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发挥文联自身优势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在中国春节诸多的晚会中,中国文联的“百花迎春”是独具特色的一枝繁花,独特之处就在于其自身比较稳定的欢悦形态,文艺名家的大聚会,典型呈现中国文艺真切的兴旺局面。人们欣赏它,是因为其每年一度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具有独特的节目形态感召力,具体而言其优势特点是:其一、热闹纷繁的时代表征是其性状特色。节庆时光特别需要这样的热闹感觉,所以节目一出来自然获得社会的热烈反响。基调的把握是中国节庆晚会特别需要具备的。“百花迎春”始终把握的就是中国文艺的繁荣气象,还没有哪个晚会节目形态可以与之相比。其二、多样的资源优势则是持续发展的特有保障。艺术本来是千姿百态的,“百花迎春”中多种艺术的聚集,有动态的展示也有静态的介绍,让观众透过电视看到中国艺术的完整汇集更不是别的晚会可以比肩的。其三、节目特色构成“百花迎春”的受众影响力,那种同仁聚会的演出姿态,欢悦是发自内心的。其四、独特的结构形态也是其值得赞誉的因素。2007到2008年不同的结构显示了创作者革新的努力。从单一的协会友情展示到各地文联的凸显,这些都是创作进展的显现。

七大板块尽显风情

刘廷明(山西省文联党组成员)

  今年的大联欢延续了去年的创新方式,从地域上划分开来,将地方特色与地方风情进行集中展示,分为华北风姿、西南风景、东北风情、中南风韵、西北风采、华东风尚、军旅风貌等,将最能代表一个地区的表演艺术展现出来,将各种艺术门类的节目串联起来,既突出地方特色,又不失“大联欢”老、中、青、少四代艺术名家荟萃、文艺工作者大联欢的风格。在“华北风姿”板块红红火火的《翼城花鼓》的鼓乐声中,富有山西特色的歌曲《众手浇开幸福花》、《想亲亲》、《唱得幸福落满坡》,尤其是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一下子把观众带到了人文积淀深厚、历史遗存丰富的太行山区;西南风景、中南风韵、西北风采等每一个板块都突出了地方特色。这些节目既洋溢着浓郁的民间传统文化内涵,又闪烁着强烈的现代理念光华,把我们从现实生活中带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诗意之境。另外,每一板块的节目主持人也按照乡土地域进行了组合,处理十分得当。

办一台晚会不容易

吕薇(著名歌唱家)

  今天我特别感受到了办一台晚会不容易。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演员,要特别感谢幕后的老师们默默地为我们作出的奉献。通过参与“百花迎春”这样一个晚会,我觉得对我们年轻演员来说,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我觉得不光是在艺术上有更高要求,还要在职业道德和精神上有更高要求。年轻演员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更高的定位。虽然现在在文艺圈里也还有各种各样的不太好的现象,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一代年轻演员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还是能够树立我们良好的形象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非常好地学习,非常好地实践,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地域文化的集中展示

王登渤(甘肃省文联副秘书长)

  2008年“百花迎春”大联欢将不同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符号意义的作品集中展示在了舞台上,不仅省去了创作者们“无孕分娩”式的创作过程,而且本身就使节目处在了一种已经经过时间检验、早已成为经典作品的水准之上。在这种情况下,晚会的组织者所要进行的工作会大大地得到简化,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让这些经典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现,如何为这些经典搭建一个与晚会风格相一致的载体上,因为我们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个问题的延伸意义在于,这些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汇集在“百花迎春”这个舞台上,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构成以及任何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有它斩不断的根脉。这些作品同样也是一种深深刻在人们脑海中的文化记忆,它同样包含着人们的故土情结、家园思念,是一种寄托着丰富情感内涵的文化记忆。

让老百姓喜欢看

薛彪(江苏省文联大型活动部主任)

  艺术的最大成功就是获得观众的欢迎。再好的作品,如果没有观众欣赏,它的价值也体现不出来。“百花迎春”大联欢为什么在春节这样一个黄金季有这么高的收视率呢?就是因为它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百花迎春”这么受欢迎,一个原因是名人效应,如果没有这么多名人在晚会里面亮相,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观众关注;另一个原因是,老百姓能看到文艺界名人的“自娱自乐”。老百姓要看名人怎么“自娱自乐”,他们需要看到名人的另外一面。晚会可以思想更解放一点,搞一些反串,这样的话,老百姓会更喜欢。“百花迎春”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喜欢看,就是最大的成功。

办出自己的特色

王霆钧(吉林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

  中国文联的“百花迎春”大联欢已经办到第六届了,不论从横向上说,还是从纵向上说,这个晚会都是越来越难办。从横向上说,要办出区别于其他晚会的“自己”的特色;从纵向上说,要办出区别于往届的“这一届”的特色。办不出“自己”的、“这一届”的特色,就会前功尽弃。可以想一想,2008年“百花迎春”大联欢的总策划和总编导承担着多么大的压力。然而,此台大联欢没有让观众失望。它采用了板块式的结构,每一个板块由每个地区的一个省负责编导和演出。参加演出的不仅有老艺术家,也有新星;演出的节目不仅有传统节目,也有新创作的优秀节目。颇有新意的是,登上舞台的不仅有文艺家,也有活跃在科学前沿和部队的英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