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舞蹈艺术成就巡礼
http://www.cflac.org.cn    2008-12-18   作者:冯双白   来源:中国文联网

    回首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舞蹈艺术事业的历程,每一个人无不感慨万分,惊叹这30年间舞蹈艺术创作、表演、理论、教学方面的无可比拟的变化,惟用“天翻地覆”四个字才能形容!

    1978年6月2日,是个在中国当代舞蹈史上必须记住的日子——在结束了十年“文革”动乱之后,根据中宣部指示,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正式宣告恢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吴晓邦担任了中国舞协筹备组组长,负责整个恢复重建工作。随后,以中国舞协地方分会的名义,辽宁、江西、北京等地分会逐渐正式恢复工作。同一年,《舞蹈》双月刊继续出版。1979年11月召开的中国舞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改名为中国舞蹈家协会,选举了新一届领导机构,着重讨论新的历史时期舞蹈工作的任务。“新时期”的概念从此在舞蹈艺术领域引发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预示着一个伟大的新时代的到来。

    舞蹈艺术之新时期,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30年的中国是锐意改革开放的时代,30年的中国舞蹈也正是文化创新的历史新阶段。

    新时期之“新”,就舞蹈艺术而言,其本质正是民族舞蹈文化创新之“新”。

    30年来,中国古典舞、各民族的舞台民间舞是变化最大的艺术领域。从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古典舞《金山战鼓》、《敦煌彩塑》、《剑》,到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的《黄河魂》、《新婚别》、《小溪江河大海》,到90年代的陈维亚创作的《秦俑魂》、沈培艺的《丽人行》,再到新世纪的《风吟》、《凌空飘》、《俏花旦》等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典舞创作高度活跃的状态。根据杜甫诗意而创作的双人舞《新婚别》用动人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深明大义、凛然送夫踏上征程的古代妇女形象,这个爱情双人舞依托着具体的古人诗句和富于虚拟性的时空设计,将古典浪漫情怀与新婚之别熔于一炉,用“贴切”二字来表述再恰当不过。《新婚别》问世五年之后,同样由北京舞蹈学院创作演出的大型男子古典舞《黄河》引起了人们更大的激动。这一作品较之《新婚别》来说更明确地摆脱了故事情节的束缚,采用与钢琴协奏曲《黄河》基本一致的乐章式结构,以独舞、双人舞、群舞等手段,在富于动作性的意象世界里表现了黄河两岸人民的劳作、欢乐、痛苦、勇敢。全舞充分运用了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动律元素和流动之美,营造出惟独舞蹈艺术语言才能勾画的世界。

    30年来,中华民族的风俗人情、各个地域最具特色的文化在舞蹈艺术中得到了最直接、最密切、最广泛的表现,成为时代的标志。从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上问鼎一等奖的《水》、《追鱼》,到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上马跃创作的《奔腾》、广受赞誉的《雀之灵》,再到2000年后的代表作《扇骨》、《壮族大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离太阳最近的人》等等,均充分显示了突破原本民间舞风格化动作的窠臼,取象多样的大自然和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肢体表达民族心理历程。在舞台表演与创作上真正跨越了30年的,是这个时代旗帜性的人物杨丽萍。她在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自编自演的《雀之灵》,再到她奇迹般地在《云南映象》中表演的《月光》,在当代中国舞坛上可谓完全另辟蹊径,鲜有比肩之人。她的创作和表演,是人的生命意识的一次豪华展示,是灵魂的轻舞飞扬,是闻一多所谓生命情调的“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的舞蹈本质观的最好的当代注释。《雀之灵》飞舞了近30年,所过之处,无一例外地征服了几乎所有中外观众,好像在为新时期舞台民间舞的变革之风做出不断的注解。张继刚借鉴现代编舞理念创作的《一个扭秧歌的人》、《黄土黄》、《母亲》,以及其它编导创作的《东方红》、《壮族大歌》、《阿惹妞》、《阿莫惹妞》、《圈舞》等等,成功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这是用舞蹈动作语言极其精确地描绘出的时代生命情态特写图。地域文化的舞蹈书写,是30年来民间舞创作的重要收获。无论是《黄河儿女情》到《黄河水长流》、《黄河一方土》,三部曲式的风情歌舞系列,还是满含江南春绿的《养蜂的小妞》、《担鲜藕》、《元宵夜》,均可看作是风情歌舞大潮当中的代表者。作品中对于地域文化的生动描写,对于复杂人性的生动揭示,对于人与自然搏斗中的嘹亮欢笑,都在风俗化的生活画卷里得到酣畅淋漓的揭示。

    在表现内容上直指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和民族集体意志与心理,在动作风格上融百家之长,是新兴的“当代舞”的显著特点之一。作为一个新型舞台创作艺术样式,当代舞曾名为“新舞蹈”,就其精神实质上说正是继承了革命时期的文化创造精神。早在上世纪80年代里,就出现了苏时进的《再见吧妈妈》、张振军等人的《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王曼力的《无声的歌》、应志琪和杨昭信的《小萝卜头》等作品。刘敏以出色的表演创造的《昭君出塞》,赵明自编自演的《囚歌》等,以及十六大以来问世的好作品《士兵与枪》、《小城雨巷》、《岁月如歌》,均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甚至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征服了万众之心的《千手观音》,也可以看作是集中了北京舞院中国古典舞、敦煌学派的古典舞和中国古代壁画、雕塑优美的众多长处而名闻天下。它们都突破了某一个舞种动作风格的局限,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和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为基础,从最直接的层面揭示了我们这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崇高与光荣。

    说到30年的巨变,我们必须提到从外国引入而逐渐“中国化”或曰“东方化”的中国现代舞。上世纪80年代的男子独舞《希望》中那个单腿跪地,手脚并举直指天穹的询问式的惊人造型,早已经作为中国现代舞的时代标志而被人永远记在了脑海里,记在了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历史史册上了。用纯粹的肢体语言讲述内心的情感,《雷和雨》、《天鹅湖记》、《一片羽毛》、《红与黑》、《咱爸咱妈》、《唉,无奈》、《海那边》等作品的现代艺术性质,给了很多人惊喜和震撼。现代舞女子独舞《也许是要飞翔》,是一个享誉中外的中国现代舞作品。它曾经参加第九届法国国际舞蹈比赛现代舞的角逐,荣获了表演金奖。它倾诉美好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心灵想要飞翔却受到了某种莫名的阻挡。作品表现了一个都市女性在暗夜茫茫之际感情生活的某种不可言说的状态。黄蕾为解放军艺术学院创作的某些作品也表现了这样的状态。舞者的内心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撕咬着,舞蹈也就在身体语言和情感张力上都推向了极致。另外一个脍炙人口的现代舞作品《守望》,也同样代表了中国现代舞者的深刻思考。它采用的是“静止”的表现手法,整个表演过程里演员没有挪动一步,却将一种深深的守望之心刻画得惟妙惟肖。不可言说而做出动作艺术的清晰传达,这正是中国当代舞蹈在每一个舞种领域里经过30年的探索历程而达到的全新的艺术上乘境界!

    当然,言说着动人故事的中国舞剧创作在当代世界舞蹈历史上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大梦敦煌》、《风中少林》、《红河谷》、《霸王别姬》、《一把酸枣》、《妈勒访天边》、《大红灯笼高高挂》、《南京1937》等一系列作品将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舞剧事业推向了巅峰。中国芭蕾舞事业也从与世界隔绝发展到今天中国舞者在世界芭蕾大赛上屡战屡胜,作品在悉尼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等世界最著名的大剧院中上演并征服了无数观众。

    改革开放30年,既是好作品的问世高峰年代,也是催生优秀中青年舞蹈家的重要时期。我们无法在此一 一例举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在国际和国内各种舞蹈大赛上的赫赫名声,足以镌刻在高耸入云的山峰大岩上而为时代所牢记。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那写于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的诗句,同样也警醒我们要继续努力,不骄不躁,坚韧不拔,勤奋学习,不断创造。惟此,今后的一个又一个30年,我们才会创造出不辜负时代重托的中国舞蹈艺术!

(编辑:李钊)

历史回顾 更多>>
  中国京剧形成迄今,集中继承了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传统,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30年来,京剧的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而京剧人的改革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步,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