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新华:《伤痕》30年的记忆
http://www.cflac.org.cn    2008-12-02   作者:俞晓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卢新华近照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卢新华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1978年8月,《文汇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独家发表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新生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让历经“文革”浩劫的中国人,痛痛快快地释放出郁积在心中整整10年的冤屈、苦闷和眼泪。卢新华也由此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增添了一个新名词——“伤痕文学”。

    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刚刚从“文革”浩劫的恶梦中苏醒,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人们在思索,卢新华也在寻找自己的答案。1978年4月初的一个周末,刚刚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卢新华,趴在未婚妻家小阁楼的缝纫机上,写下了小说《伤痕》的第一句:“除夕的夜里,车窗外墨一般的漆黑……”从此卢新华的命运紧紧地与它连在了一起。

    30年后的今天,从记录着《伤痕》原稿的黑色笔记本上依稀还能看到当年被泪水模糊了的字迹,那个傍晚,卢新华的思绪犹如天启,8000多字的作品就那么真真切切、自自然然地一如溪水般汩汩流淌,那种感觉不是创作,是记录。截稿时,泪流满面的卢新华早已被自己笔下的情节、人物深深打动,那一刻卢新华觉得,即便死了,只要能留下这部作品,也值了。

    遗憾的是这篇小说被老师认为难以发表,卢新华只好把它当墙报稿交了差。几天后的一个清晨,他发现在宿舍外楼梯拐角处的墙报栏,位于头条位置的《伤痕》已被络绎不绝前来观看的师生们围得水泄不通,很多女生流着泪默默地看着、抄着。连续数周,校园都沉浸在争论与思考中。

    《伤痕》在复旦大学的轰动很快引起了《文汇报》的注意,那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还没有发表,“两个凡是”的藩篱尚存,发表这样的作品其风险可想而知。尽管报社大多数领导赞同发表,但为了慎重,还是打出了小样在上海各界广泛征求意见,经过3个多月的酝酿,文章改动了16处。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终于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小说《伤痕》。当天的报纸被抢购一空,最终加印至150万份,卢新华和同学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学校附近的所有邮局,还是空手而归。

    追溯30年前的记忆,卢新华说: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伤痕》不是我写的,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用他们在“文革”中遭受的苦难、血泪和生命体验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伤痕》的轰动是众缘所成。幸运的是,命运选择了我来执笔。

    《伤痕》的发表使卢新华一夜成名。1978年他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不久成为“文革”后首批加入中国作协的会员中的年轻作家并获得了很多荣誉。频繁的会议演讲、接待外宾让年轻的卢新华开心过,但他很快就清醒了。毕业分配时卢新华尽管机会很多,但是经过一番思前想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去《文汇报》当一名记者。

    但是,此后发表的几部小说就像被《伤痕》的光芒遮住了似的,都不曾引起特别的反响。有一天,工、农、兵、学都干过的卢新华突然向报社递上辞呈,毅然“下海”经商;不久他又告别妻子女儿远赴大洋彼岸,开始了他留学美国的生涯。

    1986年,卢新华怀揣仅有的500美元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报到。敢于放弃荣誉和安逸,在卢新华的履历上不是第一次,但是人生真的一切归零,仅靠勇气,远远不够。交完300美元注册费,卢新华明显感到底气不足。有段时间,他甚至幻想着上学路上能捡到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以解燃眉之急。

    那时每当周末,人们在洛杉矶西木区那璀璨的街灯映照下,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穿着白衬衫、打着黑领结的东方青年,与一群载着观光客的白皮肤学生打工仔一起欢快地蹬着三轮车,潇洒地甩着手招揽生意,那样子十分引人注目,他就是卢新华。尽管第一天出车没开张就吃了警察的罚单,尽管一连等了几个小时才拿到第一单生意,但在一阵汗流浃背的付出后,卢新华拿到了25美元的工钱和20美元的小费。讲起在美国蹬三轮车,卢新华全然没有国内所传的“伤痕作家”在异国以蹬三轮潦倒度日的悲情苦态;相反,那段多姿多彩的生活至今还让卢新华兴奋不已。

    卢新华罗列着蹬三轮的好处:“晚上打工不会影响上课,还能免费练习英语口语;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挣到小费;最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卸下曾经的光环,一切从零做起。”

    就这样凭着蹬三轮挣来的钱,两年后卢新华拿下了硕士学位,并把妻子、女儿接到了美国,有人说卢新华不识时务,也有人说他不够安分。但千舟竞过,卢新华始终保持着宠辱不惊的微笑。其实,卢新华心中早有规划,当初他的离开,就是为了今天更好地回来,回来圆冥冥之中的那个文学梦。

    1998年,有人在书摊上听到一声惊呼:“哎呀,这是卢新华吗?他还在写书呀!”那年卢新华的小说《细节》问世,内容描写了一个诙谐、通达、善良、关注生命细节,最终魂断美国的留学生故事。2004年,他又一部力作《紫禁女》出版,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石女”与三个恋人的情感纠葛,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在碰撞中对本民族的影响。

    有媒体这样评论:卢新华在人生道路上兜了一圈,看似回到原来的起点,却是更上了一层楼。

(编辑:李钊)

历史回顾 更多>>
  中国京剧形成迄今,集中继承了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传统,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30年来,京剧的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而京剧人的改革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步,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