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戏剧优秀剧目研讨会综述
http://www.cflac.org.cn    2008-11-21   作者:张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收获成果还需反思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戏剧优秀剧目研讨会综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戏剧有了哪些发展成果?各剧种如何在加强剧目建设、创作优秀作品的同时,坚持并发扬自身特色?戏剧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贴近民众、提高自身的艺术创作质量?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中国剧协近日主办优秀戏剧剧目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及院团代表对30年来戏剧剧目创作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同时也对戏剧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

    经验丰厚 成果喜人

    改革开放30年,对中国的众多戏剧剧种来说,无疑是艺术生产和剧种建设发生深刻变化、取得丰硕成果的30年。专家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戏剧人不断总结教训、收获经验,将各剧种的发展都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安葵认为,从整体来说,30年来中国戏剧各时期优秀作品的重要收获之一,就是都不同程度地彰显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魅力。从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到京剧《廉吏于成龙》再到花鼓戏《十二月等郎》,30年来中国的戏剧创作不再以西方的戏剧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只着重强调戏剧矛盾,而是对动人的、能够激发人内心深层的情感有了更多的反映和体现,这些剧目在继承我们传统美学特点以及跟新时代相结合两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则表示,对传统美学的重新发现不仅体现在创作上,新时期戏曲理论发展也显示出鲜明的向本体回归的趋势。以李渔、王国维的理论为代表的传统戏曲美学本身就蕴含着现代性质素,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它的比重和作用,理论研究对传统美学的再发现与回归,无疑是受到新时期创作实践的影响,同时又在美学指向上对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传统审美精神的回归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戏剧整体发展带来了收获与亮点,而其中各个剧种的发展经验又各有特色。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静波细数豫剧近30年来的优秀剧目,并以“突破题材禁区,寻找社会情绪对应点;以多样手法顺应多元市场需求;注重美视美听,让形式‘时尚’彰显内容;关注人性开掘,提升文化品格”为特点,对这些剧目的创作进行了概括。她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豫剧舞台优秀剧目对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变革,是改革开放30年豫剧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从总的方向来看,这种变革正是一种日益接近艺术本质的演进。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朱雪艳则表示,改革开放造就了黑龙江戏剧前所未有的辉煌,从上世纪80年代的戏剧观讨论开始,黑龙江戏剧家的个性就得到了极大的张扬,作品对戏剧本体有了多姿多彩的表现,同时彰显出极强的地域特色。

    隐忧犹存 任重道远

    在为期两天的讨论中,与会代表们对新世纪以来戏剧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表现出不同程度与侧面的忧思。如何对过去30年发展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新世纪之初打好基础,解决中国戏剧整体转型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等问题,是专家学者们最为关心的。

    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认为,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即所谓的新时期戏剧十年,是中国戏剧界思想活跃、创造力解放的十年,是中国戏剧史上少有的气氛热烈、作品众多的发展高潮时期。人们在理论上对戏曲观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由浅入深的研究和讨论,在创作中对假定处理手法的功效、潜能、魅力做了初步的但却是大量自觉的实验探索。真正在中国当代戏剧发展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迹,并对后来的戏剧创作有着深远影响的代表性剧作,如《狗儿爷涅槃》等,都是那个时期的创作成果。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院团管理机制改革、优质资源整合创新、社会合作乃至国际合作模式变化、现代理念的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问题同时并发,新时期突破戏剧创作思维模式化的创新在改革开放30年的后10年中未能全面达成。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在文化艺术市场化、产业化日渐成为主流话语的语境下,在大量相对单薄和浅显的、更追求表面艺术效果的舞台作品不断涌现,甚至有泛娱乐化倾向的文化氛围中,直面这个所谓历史遗留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戏剧评论家毛时安在认可新时期戏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认为,80年代文艺理论界曾经讨论甚至认为已经解决的有些问题,到今天仍然存在。当代戏剧应当为时代前进鸣锣开道,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摇旗呐喊,但一些戏剧工作者在创作中缺乏进取和直面现实的勇气,遇到当下的社会问题往往“绕道走”,缺少对与老百姓生活切实相关问题的关注,一些创作明显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缺乏深刻的社会内涵,缺乏想象力。中国戏剧要想在今后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艺术观念上讲,仍然需要大胆突破,营造自由宽松的文化环境,鼓励艺术家去探索生活、社会、人生的意义。对毛时安提出的问题,《剧本》杂志主编温大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目前的戏剧创作仍然有很多值得写但却没有写的内容,戏剧界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管理者仍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代表当代的、振聋发聩的作品。同时,他还提出,目前戏剧界对于剧本创作的重视不足,编剧队伍的严重流失和年龄老化,直接影响着剧目创作的质量。

(编辑:李钊)

历史回顾 更多>>
  中国京剧形成迄今,集中继承了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传统,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30年来,京剧的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而京剧人的改革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步,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