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教授谈中国改革开放
http://www.cflac.org.cn    2008-10-22   作者:刘国远 杨伶   来源:新华网

    今年64岁的胜雅律是瑞士乃至欧洲著名的汉学家和法学家,以研究并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三十六计”而闻名。胜雅律自1975年到北京大学留学后,一直与中国保持紧密联系,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他来说如同亲历。

    错被当成阿尔巴尼亚人

    “我经常去中国,而且一直在关注中国的事情,所以要让我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我觉得那是一种逐渐的变化,我的感受也是一种逐渐的感受,”胜雅律在谈到他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变化的看法和感受时如是说。

    胜雅律原本攻读法律专业,现在仍以法学家的身份兼职于瑞士比较法研究所,但是他1975年至1977年在北大留学期间进修的却是历史和哲学专业。胜雅律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当时中国拥有法律系的大学太少,并且法律系不对外国人开放,北大当时对外国留学生开放的系只有历史、哲学等4个系。

    他说,现在中国的主要大学差不多都设有法律系,而且所有系都对外国留学生开放,“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现在中国在学术、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开放程度太大了”。

    胜雅律讲了他留学期间的一件趣事。那时候在中国的外国人极少。许多中国人看到他都猜测他是阿尔巴尼亚人,因为当时阿尔巴尼亚是与中国关系最亲密的国家之一。如今在中国的西方人太多了,不可能再有人猜测他是阿尔巴尼亚人。

    预见中国改革开放

    胜雅律回忆说,对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他其实在1976年末就有某种预感。那时中国官方媒体重新开始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到了1977年,中国局势要发生重大变化的动向就更加明显了。比如到北大图书馆阅览室读书的学生日益多了起来。“1976年我去阅览室读书基本上是‘孤苦伶仃’,很少有人,因为他们都在写大字报。但是从77年开始,阅览室里逐渐地就找不到座位了。”

    此外,胜雅律清楚地记得,1977年,新华社发表了一则与法规有关的消息,即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中国官方媒体已有多年未发布过法规方面的消息了,胜雅律认为这意味着中国重新开始重视法制建设了。

    改革开放结硕果

    胜雅律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无疑是一项正确的政策,这项政策使中国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步。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对外交流增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扩大……许许多多显而易见的成果不必细说。

    胜雅律说,中国在人权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现在中国在人权方面持相当开放的态度。今年4月,他就在北京参加了一次关于人权与发展的学术研讨会。

    他说,当初他在中国留学的时候,人权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欺骗工人阶级的一种工具,谈人权被认为会削弱工人阶级的战斗力,而如今,人权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

    深谋远虑显智慧

    胜雅律教授1988年首次推出介绍中国古代著名谋略“三十六计”的专著《智谋》(德文版)一书。专家认为,该书不仅把在中国广泛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智慧瑰宝系统翻译出来并介绍给全世界,而且从此建立起一门得到各国学者热情研究的学问——现代智谋学。

    胜雅律对记者说,他最近又有一本研究中国人智慧的新书《谋略》问世。之所以取此书名,一个主要原因是他认为中国人善于进行长远规划,这一点西方人有所不及。

    他举例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如今已持续30年,而且还要继续下去,这显然是一项深谋远虑的政策。

历史回顾 更多>>
  中国美术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道路。从上世纪“文革”梦中惊醒的美术界,一直走在当代艺术拨乱反正的前列,大胆突破艺术禁区,在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上摸索回归正确道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