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谈中国电视30年:波澜壮阔 精彩纷呈
http://www.cflac.org.cn    2008-10-20   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沈好放:“现实”生活充满希望

    30年前,日本影片《望乡》和《追捕》刚在中国上映时,反响热烈之情景至今记忆犹新。从那开始,无论是早期的引进片,还是随后在电视频道里不断变幻的“日流”、“韩流”,不仅让禁锢已久的中国观众大饱眼福,也促使沉默多年的中国电视工作者自觉奋起追赶时代的脚步,从而开始了30年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如今,30年已经过去,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对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发出由衷感慨时,也对电视这个最具社会影响,最具传播效益的大众媒体充满希望。

    30年来,电视剧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作品之多令人应接不暇。细看其中,那些能让观众记得住的作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好作品尤为可贵。比如20多年前拍摄的《四世同堂》、《今夜有暴风雪》、《渴望》、《围城》等播出之后轰动一时,至今在人们心中仍留有印象。

    回想自己这些年的电视剧创作,大体经历了从自觉贴近现实到用艺术规律去挖掘生活本质的过程。20年前,出国留学逐渐形成热潮,一时间洋插队成了最热门的话题。我根据留学日本的亲身体会,创作了《樱花梦》这部只有上下集的作品。作品将梦想中的留学生活和在国外求生存的严酷现实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成为中国第一部全境外拍摄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2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仍使我感到如实反映现实生活对于电视剧创作来说何等重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电视剧创作好戏连台,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现实题材如《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永不瞑目》等,都以深厚的人文根底,浓重的艺术笔墨为中国电视剧迈向成熟做出了贡献。

    1998年,我创作了20集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部戏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巨大成功。其原因依然是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记得我和编剧刘恒、主演梁冠华被邀请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进行交流时,人们对于什么是幸福的议论之多彩多样,确实让我暗中吃惊。深感时代在变,人们的追求和审美观也在不断变化。怎样发挥电视剧特长,及时把握和关注现实,是一部作品走向成功的必然之路。而把握住生活的本质,才是创作传世之作的关键。

    2004年,我接受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任务,创作完成电视连续剧《任长霞》。经过努力,这部戏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时收视率超过了7%,并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最佳导演奖等诸多奖项。《任长霞》的成功,其实是尊重观众,尊重艺术规律的成功,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中国电视剧创作逐步走向成熟的证明。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到,真正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只要尊重创作规律,同样能出艺术精品,同样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30年来,中国的电视工作者经历了各种思潮的洗礼,电视剧观众越来越看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要是贴近生活,潜心创作的好作品,必然会得到观众的认可!时代在进步,观众也在进步,创作思想则更需要进步,一个呼唤精品和传世之作的时代正在到来。

     汪国辉:坚守文化传播阵地

    随着改革开放伟大的历史进程,电视剧已成为传播面最广,受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艺术类型。在宏扬先进文化、唱响时代主旋律、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电视剧的传播主要靠电视台这一平台,电视台成为实现电视剧终极目标及吸引观众收看的桥梁和路径,同时也见证了电视剧的发展和繁荣。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开始复苏,不过当时年生产量只有几十集,又以短剧为主,主要播出平台是中央电视台,没有固定时段,但是,复苏后的电视剧一开始就显示了自身的活力,得到了观众认可,生产量和播出量逐年增加,篇幅也由短篇发展到中篇和长篇,播出的电视台也由中央台辐射到全国各级电视台。

    电视剧播出的显著成效,从根本上说,是改革开放后人们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反映。另外从创作上说,改革开放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而电视剧本身快速反映现实生活、传播方式先进和普及,受众收看的便捷等特性,使得电视剧在改革大潮中得到较快速的发展。但是一个艺术类型的成长和发展光靠量的增长是难以支撑的,必须要有质的提升,要靠品牌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电视台提出了黄金时段电视剧的概念,开设了电视剧黄金档,为优秀电视剧搭建优势平台。

    黄金时段电视剧的设立,各电视台都把目标定位在优秀作品上,每年都推出一定量的优秀剧目。以中央电视台为例,黄金段电视剧以优秀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为主体,兼顾重大历史和其他题材电视剧,播出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收到了较高的收视业绩,既有力地坚守了主旋律的阵地,又满足了观众对电视剧的欣赏需求,同时,也激励和引导了优秀电视剧的生产。现在,全国省级卫星平均电视剧播出量占频道总节目量的40%以上,有的台甚至达到50%以上,至于影视剧专业频道更是以播出电视剧为主体,在频道竞争激烈,电视节目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下,电视剧的播出优势仍然十分突出。一般情况下,电视剧的平均收视率都要高于其他类型节目。当然,观众的需求要引导,电视剧作为传播主流文化的重要载体,任重而道远,需要电视剧制作和播出机构共同努力。

    仲呈祥:从少到多 由弱到强

    我生于沪,长于蜀,近30年求学就业于北京,先学文学批评,继习电影美学,而更长的20年都与电视艺术结缘。我的心之所系、气之所宗、命之所托、喜怒哀乐之所由此,盖在于此。称自己也算是一位新时期中国电视艺术持续繁荣的参与者与见证人,恐不为过。

    一天,时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的沙汀与我谈到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经周扬介绍由辛垦书店为他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那部只刊印300本的小书令他感慨万端,谈到文学受众面的狭窄与电视的发展前景,谈到社会的文化传播主要由文字印刷向视听图像转型的严峻现实,他鼓励我“进军”电视。

    不久,由朱寨与钟惦斐举荐,我进入了电视艺术圈。那是1985年在北京西郊召开的第五届“飞天奖”获奖作品研讨会,殊不知,这竟成了我与电视艺术结缘的发端。自此,我便受邀受命或参与或主持“飞天奖”评选,一干就是20余届。

    “飞天奖”从一个重要方面真实记录了中国电视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健康发展的历史。开始时,参评剧目不过百集;至如今,已逾千集。论全国总年产量,由百余集升到万余集。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电视剧艺术实际上已经成为彪领时代艺术潮流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它的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渗透性之强,它在整个民族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确为其它文艺形式难以企及和替代。从《渴望》、《围城》到《牵手》、《金婚》,从《突出重围》、《长征》到《延安颂》、《亮剑》……电视剧已经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主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电视剧生产和消费大国。

    与电视剧艺术结伴持续繁荣的,还有多姿多彩的电视文艺节目和颇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电视纪录片创作。我有幸受命主持过多届的全国电视文艺政府奖(“星光奖”)。每届参评作品量之大、名目之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现代化的电视传媒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艺各种形式结缘,创新出电视小品、电视相声、电视歌曲、电视戏曲、电视舞蹈、电视杂技、电视美术、电视小说、电视散文以及电视综艺晚会等样式,从荧屏上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方面文化需求。而在重要节庆日或突发事件举办的大型电视文艺晚会,更是举国乃至举世关注,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反响。电视在促进中华民族艺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创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仅以陷入困境的戏曲艺术为例,中央电视台11频道的开办和多家省级电视台的如《梨园春》、《花戏楼》等栏目的经久不衰,对继承强化戏曲艺术都功不可没。还有中国电视纪录片,擅长把纪实思维与审美思维交融整合、互补生辉,在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上下功夫。无论是人物传记片还是人文自然片,都不仅享誉全国,而且走向了世界。

    作为当今文坛“显学”的电视艺术,正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肩负提升全民族素质的重任,高瞻远瞩,化人养心,摆脱平庸,力戒低俗,去开创新的持续繁荣。

     王强: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30年前,电视机还是紧俏商品,是凭票供应的稀罕物,电视节目则是在新奇的方盒子里不断变幻发光的鲜活影像。30年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大国,电视覆盖人口在世界上是最多的。9英寸、12英寸的小方盒子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超薄、液晶、宽屏幕、多功能的平板电视走入了千家万户。调查表明,我国电视观众规模为12.05亿人,电视机在广大城乡地区已经基本普及,成为亿万中国人像牙膏牙刷一样的生活必需品。93.72%的观众认为,看电视是闲暇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电视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影响最大、受众最多的传播媒体,以电视剧、电视文艺节目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艺术已经成为13亿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主餐。

    说到电视的巨大影响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电视转播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场凝聚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空前盛会,有8.4亿中国观众、40多亿海内外观众收看,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收视纪录。通过电视,辫子、小脚、长袍马褂等残留在一些西方人记忆中的旧中国印记被颠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精神展现在世人面前;改变了无数西方人士对当代中国面貌的认识、对当代中国人的认识。这说明,电视不仅是信息发布的载体,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电视艺术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产生了重要作用。

    在众多文学艺术样式中,电视剧尤其受到广大观众青睐。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全年只有《三家亲》等8部单本剧,这些剧虽然今天看来艺术上比较粗糙,但播出后都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1980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长篇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引起广泛关注。1992年,国产电视剧突破5000部集;2004年,首次超过1万部集。短短30年,我国电视剧经历了从单本剧到连续剧,从现场切换到制播分离,从产量个位数到每年500多部12000多集的不平凡历程,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和播出大国。有学者作过专门比较,一部热门电视剧一个晚上的收视观众数就相当于全国所有舞台艺术一年的观众总和。应当看到,电视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决不仅仅是依靠电视这一强势媒体深入亿万家庭,更靠的是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靠的是创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大胆的艺术想象。

    今天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有满足人们一次性消费需求的文化快餐,还有一大批内涵深刻、品位高雅的文化营养餐。《春节联欢晚会》、《百家讲坛》、《文化视点》、《艺术人生》、《大家》、《同一首歌》、《大风车》等电视栏目问世以来,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较好地统一起来,雅俗共赏,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这充分说明,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文化为主体,以现代电视技术为手段,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是推动我国电视艺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历史回顾 更多>>
  中国美术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道路。从上世纪“文革”梦中惊醒的美术界,一直走在当代艺术拨乱反正的前列,大胆突破艺术禁区,在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上摸索回归正确道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