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推动中国民族乐器产业发展
http://www.cflac.org.cn    2008-10-20   作者:吴宇   来源:人民网

    改革开放30年来,从上海到喀什,从北京到兰考……中国民族乐器已从过去家庭手工生产发展为从原材料种植到采购、加工、零件配套、销售、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产业链。

    1978年,中国只有100多家民族乐器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如今,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已发展到2000多家。

    2007年,中国民族乐器行业总产值达9.02亿元人民币,30年间增长了45倍,其中近三成出口。

    2005年-2007年,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共申请专利223项,扬琴、阮、笙、唢呐等一批民族乐器改良取得重要成果,基本形成了满足民族管弦乐大型乐队编制需要,高、中、次中、低音声部完备的民乐体系。

    在近日举行的“2008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根田说,正是改革开放的大潮,让传统的民族乐器由封闭走向开放,在频繁的对外交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取国际乐器行业先进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理念,奏出了更加美妙的时代和声。

    据介绍,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洋音乐的涌入,“钢琴热”“电子琴热”“吉他热”以及流行音乐的风起云涌,使得许多民族乐器生产企业遭遇危机。老牌的北京民族乐器厂一度不得不转产风琴、百叶窗帘,上海和苏州的民族乐器企业转产电子琴和钢琴,更多的民族乐器企业甚至被迫停产。

    “1985年以后,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特别是传统文化复兴催生的‘民乐热’,学习民族乐器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同时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传统音乐在东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展现出迷人的魅力。”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主任丰元凯说。

    丰元凯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让民族乐器行业吸引了大批民营和外资企业加入,进入了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快车道。”

    一向以二胡生产著称的苏州,如今有多达四、五十家二胡制作作坊,并将二胡生产扩展至无锡;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去年销售收入达1.26亿元,并打造出业界知名品牌,建立了中国民族乐器展览馆,定期参与举办民族乐器比赛。

    在新疆喀什、云南昆明、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涌现了一批冬不拉、热瓦甫、巴乌等少数民族乐器生产企业,马头琴等民族乐器经过不断改良,形成了高、中、低音系列。

    过去,民族乐器给人以加工简单、工艺粗糙、价格低廉的印象。如今,不仅新产品、新工艺层出不穷,而且不少民族乐器还被制作成高档乐器工艺品,身兼使用、观赏、收藏等多重价值。

    以古筝、古琴、二胡、琵琶等为代表的民族乐器,正成为传播和传承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载体,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都市白领甚至外籍人士的喜爱。

历史回顾 更多>>
  中国京剧形成迄今,集中继承了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传统,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30年来,京剧的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而京剧人的改革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步,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