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全国城乡
http://www.cflac.org.cn    2008-10-20   作者:谌强   来源:光明日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标志之一,是以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为重点,以重点文化工程为抓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三十年来,从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计划性的文化产品供应到尊重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自主性和选择权,在党和政府的重视

    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生动反映了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高度自觉,以及在文化领域实现公平正义原则的不懈追求。

    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年不懈努力,今天,全国有公共图书馆2799个、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3217个、博物馆1722个、文化站37384个、社区和村文化室137665个,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覆盖全国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在我国大中城市建成使用的同时,一批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引人瞩目的城市文化景观。从2004年起,上海整合原来街道、乡镇的文化站、图书馆、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起以文化服务为主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街道、乡镇公共文化设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深受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这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使用面积为3500至4000平方米,为社区群众提供以免费服务或仅收取部分成本费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如书报阅读、展示展览、健身锻炼、影视放映、文艺演出、团队活动、艺术培训、上网浏览、文化沙龙等,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中心至今已建成100家,约占上海街镇总数的一半。

    与全国各地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齐头并进的,是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电影“2131”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等一大批重大文化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创新,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迈上了内容丰富、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快捷方便的新台阶。

    惠及亿万城乡基层群众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和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开辟了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目前,共享工程共建成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61.4万个,辐射人群上亿,数字资源量已达到69TB(1TB数据量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送书下乡工程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镇配送图书787万册,满足了基层人民群众对各类图书的需求。流动舞台车工程为全国各地基层文化机构配送流动舞台车700多辆,极大地方便了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农村,为广大基层农民群众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的实施,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多的优秀产品。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力度,全国文化事业费呈现大幅度增长,2007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198.96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增长了30多倍。同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十五”期间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继续提高,形式不断创新,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深圳市群众艺术馆从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面向全体市民尤其是老年和青少年的免费艺术培训,还在每周五晚上举行周末剧场等文化系列活动,采取5至10元低票价和对未成年人、学生、老人、残疾人免票的方式,引导市民群众走进剧场,享受更高层次的艺术。该馆还根据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口众多,外来工文化活动相对贫乏的基层文化实际情况,从2006年起把公益演出、展览、讲座通过物流的形式办成“流动系列文化活动”送到基层,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

    从2005年起以及2006年6月实施“文化家园”建设工程以来,青岛市累计投入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达4亿元,基本建成设施完善的市、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青岛市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率先提出了“五连线”发展模式,将数字电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政务网及公益文化阵地对接,极大地拓展了共享工程服务范围。

    青岛市“文化家园”建设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使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镇镇建有综合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村图书室藏书量达到农民人均一册,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的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网络的目标。从2006年开始,每年新建或改扩建1200处村文化活动室,今年计划的1200处村文化活动室改扩建工程的完成并投入使用,使青岛市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浙江省嘉兴市从2007年起,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到今年,全市实现乡镇分馆全覆盖,使公共图书馆服务从狭义的文献服务,转变为广义的公共文化服务,市馆与乡镇分馆实行联网管理,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图书预约、网上续借、馆藏书目查询等,并且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使广大基层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地方,阅读到最新、最全的文化科技书刊。乡镇分馆还根据农村作息时间实行了晚上开放制度,方便群众阅览,读者流量不断攀升。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自2004年5月1日起,对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为满足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了途径,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今年3月开始,文化、文物部门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逐步实施免费开放,今年列入免费开放试点的达500余家。目前,几乎所有的省份已免费开放试点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达410余家,另有200多家未列入试点范畴的博物馆主动免费开放。

    随着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网络的完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休闲文化不断兴起,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活跃,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格局和风貌,从一个侧面生动展示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历史回顾 更多>>
  中国京剧形成迄今,集中继承了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传统,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30年来,京剧的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而京剧人的改革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步,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