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庶明:培育弘扬“吉林精神”具有长久意义
http://www.cflac.org.cn    2008-10-20   作者:   来源:振兴东北网

    振兴东北以来,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增长速度东北地区最快,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明显。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实施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及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吉林人民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吉林精神"。具有时代精神和本省特色的"吉林精神"的培育、弘扬,使之根植在吉林人民心中并成为道德习惯,则具有长久的意义。

    1、"吉林精神"我之认知。

    振兴以来再造的"吉林精神"是:求实创新,攻坚争先,诚信包容,真抓实干。

    求实创新:就是不唯书、不唯上,而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勇于大胆创新,开辟吉林振兴的发展思路,创新吉林振兴的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等各个方面。这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吉林省的因地制宜化。

    攻坚争先:就是不畏艰难,勇于攻坚破难,在奋勇争先中创造历史新高,争取领先地位;而不是遇到难题绕着走,在困难面前鲜有大作为。这是开拓进取、拚搏争先时代精神的吉林化。

    诚信包容:就是诚信立业,共融共荣,不欺诈,不毁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排斥,不封闭。这是市场经济诚信规则和开放观念、海纳百川胸怀的吉林化。

    真抓实干:就是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尚空谈,不作虚功,不摆花架;而是亲历真为,埋头苦干,务求实效。这是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和人民群众把握自己命运踏踏实实风格的吉林化。

    2、"吉林精神"是振兴以来省领导大力倡导、率先垂范,带领吉林人民努力创造的成果。

    求实创新:王珉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核心,用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精神,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是确立加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主基调。由于地理区位限制等客观原因及主观原因,吉林省改革开放滞后,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正确认识的把握吉林省总量不足这一主要矛盾,确立吉林省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发展。王珉同志从2004年11月3日以来反复强调加快发展。他强调,要增强发展的信心,鼓足发展的劲头,形成发展的浓厚氛围,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富民强省。在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想发展、求发展、谋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好局面,使发展的氛围再浓一些,发展的干劲再足一些,发展的步子再大一些。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着力提高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和稳定发展的能力。推动吉林由"快走"变为"快跑"。推进吉林更好更快地发展。二是确立振兴吉林、富民强省的目标。王珉同志提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振兴吉林,富民强省的目标。三是确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发展方针。王珉同志指出,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加快发展的任务变成全省上下的一致行动。并提出:上争下促,外引内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振兴吉林,富民强省。

    攻坚争先:王珉同志指出,要把投资拉动、国企改革、引进域外资本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强调:重点实施国企改革攻坚、投资拉动、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等战略,着力增强发展的能力、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活力。于是,2005年1月提出的816户国企转制任务到2006年3月完成,加上其他改制企业共完成2767户,筹措支付改革成本217.87亿元,安置职工87.52万人。

    国企攻坚任务在东北地区率先完成,由此建立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当2005年提出增加500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3%目标的时候,多数人认为是不可能的,而到年底这个不可能不仅变成可能,而且超额完成100亿。巨量投资拉动,为吉林省经济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诚信包容:王珉同志强调:全方位扩大开放。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诚信社会。强调:政府要讲诚信,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讲诚信。要树立亲商、富商、安商、扶商观念,营造尊重财富、崇尚创业的致富氛围。开发区不仅体制要"新",而且政策要"特",环境要"好"。下更大的气力解决"中梗阻"问题,真正变"管、卡、压"为"帮、扶、促"。吉林省较低的开放水平长期制约吉林省发展,通过创造"东博会"招商引资平台,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纷纷而至。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民营经济成为吉林省地方经济的主力军。

    真抓实干:王珉同志要求:少说多做,埋头苦干。把扎实的工作作风、求实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精神结合起来,重实践、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现在,开短会,讲短话,办实事,真办事,在吉林省蔚然风气。

    3、"吉林精神"是振兴以来吉林人民吸引世界及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财富,对吉林历史文化扬弃的成果。

    东北地区历史上积淀出一个"闯"的精神。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纵横万里"闯关内",攻坚破难,开疆拓土,建立王朝,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近代历史上,山东、河北等地人们为生活所迫,千难万险"闯关东",向外部环境挑战,是何等的勇敢!

    然而,东北地区肥美的土地,逐渐消减了"闯"的精神。小农经济的小富即安意识统治了人们的头脑,"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成了人们的生活写照。

    "一五"、"二五"在国家支持下,吉林省在奠定汽车、化工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现代工业基础同时,也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从而给吉林人民注入了计划经济观念:听命于上级,不敢开拓创新;等、靠、要,不主动创业发展。有人形容东北地区"官"的"眼睛长在脑盖上",眼睛朝上看,而不是关照"自己的路","闯"的精神因此而被进一步被弱化。

    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东北地区成为市场文化的荒漠带:企业家及名牌产品这两个市场经济标志物却非常鲜有;"闯"的精神被扼杀、被异化,人们固守田园,保守落后,敢为天下先则非常鲜见。

    东北人豪迈大方、敢为朋友两胁插刀的性格,在市场经济面前却缺乏精细、理性,人们在问:豪迈的东北人为什么不敢"闯"市场,不会"闯"市场呢?

    东北人一如东北热炕头的热情如火,又有容纳天下的宽广胸怀,这是需要张扬的。

    东北人的实在性格,则需要市场经济中扬其诚实,抑制其过度实在而成的固执。

    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扬弃,吉林人的"闯"的精神、豪迈精神得到复归并升华为开拓创新、攻坚争先精神;吉林人的容纳天下的宽广胸怀,诚实的性格升华到诚信包容;东北人的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升华为真抓实干精神,从而再造出"吉林精神"这一宝贵财富。

历史回顾 更多>>
  中国美术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道路。从上世纪“文革”梦中惊醒的美术界,一直走在当代艺术拨乱反正的前列,大胆突破艺术禁区,在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上摸索回归正确道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