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重走海上丝路——我的奥运笔录
http://www.cflac.org.cn   2008-08-21    作者:刘春    来源:中国文联网

    当听到还有1个小时就到开幕式的时候,突然有些恍惚,8月8日,就这样来了。20:30,站在现场的入口处,看着演员们依次奔向鸟巢中心,去迎接世界的掌声,看着他们兴奋的笑脸,我站在那里,和大家一起欢呼……

    加入组织

    第一次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那个传说中位于北京市林翠西里55号关哨严密的地方气氛凝重,百转千回来到上半场导演工作室的办公室,所有人眉头紧锁,大气不敢出,空气中弥漫每个人创意念头的狂风暴雨,火花四溅,我穿过创意的枪林弹雨,找到了一个坐位,就这样,一年里,这个坐位成了思考的阵地,聆听的地盘。

    张艺谋导演彻夜讨论的超强能量,张继钢导演上下求索的神态,蔡国强的儒雅淡定,各位编导的相互鞭策,在日复一日的头脑风暴中,在天马行空却又细致入微的言谈里,反复无常而又执着坚持的创意中,我逐渐感受到了这个团队的责任和力量。在“天涯海角”这个小组织,从编导到运营中心的管理人员,竟然都是北京舞蹈学院学弟学妹。

    接到“丝路”这个命题作文,和组里的两位编导金美花、蔡丽雯先是彻底地恶补了丝绸之路的课,然后在实际操作、多媒体配合、道具设计上绞尽脑汁。其实总体创意已经确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表达,但是我们需要找到具体的视觉表达方式。之前还有一个比较诗意的名字“天涯海角”。很多次的改动,颠倒顺序,删减,增加,让我们真的感觉走到了天涯海角,创作上已经没有了退路。

    陆上的丝路如何走,海上郑和船队又是如何起航,我们带着组织的嘱托,在所有的奥运节目中,2007年8月底,较早地奔赴了排练场地。

    竹竿—铁杆—桨

    郑和下西洋的部分需要928名演员,也是丝路的重头戏。节目先从桨入手,什么样的桨能够担任这种角色?什么都在变,但为了强调广场的效果,5米的长度没有变。第一次到排练场地,拿着代用道具,5米的竹竿,我们有点蒙。对于我们几个身形比较像竹竿的编导来说,这道具太沉了。10斤左右的分量,加上长度,不知重了多少,还要举重若轻,上下飞舞,做复杂的变化,可能吗?印象特别深的是,我们拿着竹竿在晚上的场地里,自己尝试动作,像几个拿着5米长、碗口粗的独门兵器钻研绝活的狂人。大汗淋漓之后,甚至有点绝望。演员们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不断地尝试,修改。竹竿的编排在2007年底已经有了将近20分钟的素材,而且率先向有关领导汇报。我们戏言,可以整一台竹竿晚会了。

    原先的方案要和视频配合,做出“四海一家”的桨面画卷,视频表现大海的壮阔和神秘,但最后方案不断地调整,实验一次次地失败,表演顺序不断更换,每一次的改动都是牵扯928人的改动,很多次,走向排练场,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期间,一直没有间断对于“桨”的研制,出现了螺旋性的超大桨,手动旋转变形的桨,甚至想像过水雾喷射形成的桨,能够变成帆的桨,可以拼贴变化的桨。最后成形的桨尽最大努力减少到了5.6斤,但长度和宽度,巨大的风阻,依然沉重无比。有风的时候,巨大的桨面就成了风筝。

    2008年初,竹竿换成了没有桨面的铁杆,继续动作的训练,这时候再拿竹竿,已经觉得很轻了,一些表演的“菜鸟”都已经成了熟练的“大力水手”。第一批代用桨出了以后,战士们很珍惜,学会了自己修补道具。整个演出在两个长列中限制表演,演员彼此的间隔只有10公分,给复杂的桨的变化,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等待真正道具全部出炉的过程是漫长的,8月2号,终于拿到了演出的桨,其实这时候,他们已经手中无桨,心中有桨了。4分钟,50秒行进,50个八拍的动作变化,中间曾经有无数次的组合变化,他们已经倒背如流。

    训练场的中秋

    去年的中秋节,我们已经在部队排练一个月了,虽然很久没回家了,我们还是决定留在部队过中秋。我们用了一个小时,逐个拜访了十几个连队,表达我们的中秋祝福。训练场的篝火燃烧起来了,月亮很亮,大家都很高兴,能和这么多最可爱的人过中秋,一起在为奥运奋战,一生也就这一次了吧。那天,我们尽我们所能歌舞,为战士们增添一点快乐。看到他们简单的愿望,简单的快乐,我们显得很罗嗦,很世故。一位班长说,大家训练再苦,其实只需要一首歌,教他们一段舞蹈,他们就会很开心。

    大家太想参加奥运会表演了,最后搞得大家不敢生病,病了也不说。因为,病了要回去休息几天,再回来的时候,替补他的队员说什么也不下去了,病了三天就回不到表演队伍了,真是哭笑不得。

    做梦和3万字的教材

    部队文艺训练有部队的一套。编教材是我们怎么都没有想到的事情,2007年,当第一次的实验动作排练结束后,部队用最快的时间,整理出一本图文并茂的教材,像一本舞林秘籍(当时是竹竿道具)。当时的教材有36页,动作描述得极其详尽,规范,有照片动作演示,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后来动作增加,修改,前前后后,部队里的几位骨干俨然成为了舞蹈教材的专业人士,前后的文字达3万字。严格的训练,硬是把弱小的新人变成了大力的勇士。

    战士当中,有个班长叫王晓亮,形象俊朗。小王对艺术充满了热情,对于我们所有的动作更是门清,在排练当中,算是被我们彻底地拉下了水,中了编舞的“毒”,做梦都会梦见编排的动作,有一天早上,他带着一群战士狂练,把梦中的动作整出8个八拍,我们再一次惊呆。一次活动,让一个人被艺术充满,对于编排产生了兴趣,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可能是一个开始。

     礼物

    在枯燥、反复、疲劳的训练和方案变动当中,礼物,成为了某种特别的心愿。

    第一次的礼物,是我们给战士们的礼物。2007年11月底,先行排练的180人在天津驻地等待着导演组的审查。我们导演三人提前一天给180人凑钱买了180块巧克力。礼物小,能代表一点心意吧,说实话,人太多了,买不起啊。那天天气阴冷,京津塘堵车,战士们和我们在寒风中干等了2小时。利用这个时间,我们一块一块地发给战士们,寒风中的180块巧克力,希望有一点小小的温暖吧。

    第二次,是我收到的礼物。12月底,我的女儿诞生了。万不得已,请了几天假,回到组里以后,大家都露出神秘的笑容,然后拿出一个硕大的玩具KITTY猫,上面有组里所有人和开幕式最核心团队人员的签名,张艺谋在中间大大写了“和和美美”……虽然很多签名的人可能都不熟悉,但很温暖,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但是被关心着。

    其实是这些礼物,这些星星点点的感动,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地激励、鼓劲、加油,让我们看到了盛大的开幕式。

    去年这个时候,觉得8月8号还是那么遥远,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训练,修改,训练,再修改。那些演员,人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他们用心圆了一个梦。毕竟,这是一件超级的工程,超出了平时文艺演出所能,需要所有人无私的奉献。我们知道,在那一刻,他们值得世界为他们骄傲,看到他们在鸟巢时候满足的笑脸,再一次想,千千万万在为奥运做贡献的人,我们的这点事,这点辛苦的确不算什么,实在微不足道。丝路的(陆上的部分)舞蹈演员A角更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船桨的排练又算什么呢?我们曾经也抱怨,诉苦,甚至打退堂鼓,想骂人,但一切的一切说明,这是值得的。

    8月8号演出以后,编导们都戏言彼此“永世不再相见”,这一年,编导们在一起的时间实在远远超过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大家各奔东西,明天就开始默默无闻回到工作岗位,继续自己的工作。

    去年冬天,我们在一处远郊的、极其开阔的场地排练,寒风萧瑟,夕阳西下,数百名演员排着队列,光影交错,形成了美丽的图景。似乎,我们真的在那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