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坤:文学是一种信仰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18    作者:徐坤    来源:中国文联网

    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皈依,就是向一种强大力量求得告慰,以求纾解苦难,并获得鼓励与支持。5·12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作协派出的4支抗震救灾采访团在灾区的优秀表现,以及地震期间和地震过后大量抗震救灾文学作品的涌现,都显示了:文学,正是这样一种信仰。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听说并听信了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文学已经边缘化,不再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主流,它已经没用,文人也跟体育影视明星一样,成了媒体上供人调侃逗趣的对象,除了具有吸引人眼球的商业价值,别无他用。

    汶川大地震改变了我们的看法。去灾区采访的同志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都得到重建和重树。采访期间,我们住帐篷,吃干粮,冒着不断的余震和泥石流塌方,整日奔波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采访村镇、医院、部队、学校、厂矿、机关。我们看到乡村小学的老师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学生,武警官兵指战员奋不顾身在碎石瓦砾废墟中抢救伤员;医院里的“80后”小护士,在8级地震发生之时,没有想到逃跑,而是首先冲进重症监护室,一把抱住病床边摇摇欲坠的巨大氧气瓶,犹如怀抱一颗定时炸弹,直到两分钟地震过后才松手,成功避免了极有可能发生的氧气瓶爆炸事故;还有各个区、乡、镇里的基层干部们,地震发生后,他们在当时通讯联络和道路交通完全中断的情况下,都立即下到乡村里组织救灾、安抚百姓,十几天如一日奋战在抗震第一线,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山里的群众。他们是优秀的抗震英雄。他们的事迹没有一天不在感染、感动、激励着我们,同时也让我们思索:面对国难,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能为灾区人民付出些什么?我们是作家,必须用自己的笔,书写人间的大爱、大善、温暖和同情,必须要用文字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宽慰。

    这时诗歌出现了,报告文学出现了,通讯特写出现了,如暴雨雷霆般,带着真诚,带着伤痛,带着关怀,带着抚慰,轰鸣而出;如江河奔涌般,飞起直下,鼓舞士气,安抚人心。所有的事件,抗震救灾英雄的壮举,家园被夷为废墟后的伤痛等,有了文字的注脚,就形成一股直达人心的力量!自古“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些作品虽然粗糙,极少雕琢,然而却是有力量的,直指人心,澎湃着汹涌的爱的浪潮和激情。

    多难兴邦,殷忧启圣。文学情怀便是更高意义上的责任感与爱心。它要给人以鼓舞,它要表达人类面对苦难、战胜困难的希望。我们因此更加深刻理解并相信文学是一种信仰,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祷告、倾诉和祈福。它是我们这些在世者的一种精神生活,也是心灵的神圣皈依。如此,它也是我们这些人的天然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