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定山:让我们的文艺创作无愧于时代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18    作者:黄定山    来源:中国文联网

    5月25日,我终于开始了前往四川灾区的10天行程。在汶川县漩口镇我遇到了这样一些战士,他们冒着余震翻越了两座大山,帮老百姓从震塌的房屋中背出了桌子、椅子、门板、粮食等一切可以挖出的东西后,又翻越两座山送到安置点,而这前后用了8个小时。他们把这些东西绑在身上,手脚并用地攀爬在随时有石头滚落的危险山路上,重负压得他们弯下了腰,背带勒得他们用空矿泉水瓶垫着肩,他们走村进户,把老百姓和他们的财产送到安全地点。

    坐在汶川的军用帐篷里,外面山体滑坡乱石滚落的隆隆声一直不停。我们对面坐着某部队的黄团长,这个皮肤黝黑、粗壮健硕的土家族汉子,未及说话已泪流满面,他的讲述一直是在哽咽中断断续续进行。他带领300名战士进山搜救群众,当他们艰难地找到400多名老幼病残受灾群众准备返回的时候,新的塌方却将他们死死地困在了山里。整整20天啊,所有的通讯都中断了,余震、塌方、暴雨、黑夜、饥饿,他们顽强地与死神搏斗。他发誓,自己就是死也要把这700条生命活着带出去。他前一天晚上刚回来,他把他们全带回来了,400多名群众一个不少。我看着眼前这位铁塔般的汉子,心里默默地说:“哭吧,你应该流泪。”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勇敢坚韧的灾区人民、舍生忘死的救援队员、爱心奉献的志愿者、心心相连的全国人民,他们感天动地的故事至今每天都还在发生、在涌现……

    在这次民族大难面前,中国文艺工作者表现出的大爱精神和社会责任心是有目共睹、不负众望的。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这是每一位创作者熟记于心的创作法则。但具体到每一部作品的创作,是带着主题任务到生活中去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人物和故事,还是真正扎根于生活,在生活中有了独特的感悟、发现、思考,从而产生必须以艺术的方式进行极具个性特质的表达的创作冲动,并从生活中艺术地提炼出独特的主题、人物、情节、冲突及呈现方式,表现出生命的质感和生活的睿智,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创作问题。然而,今天这一切已经从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大灾之后纷纷奔赴灾区,参加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投入到生命顽强的人群中,从这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中获得了答案。先走进生活,再回到创作,从生活中感受时代精神,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从生活中体验真情实感,从生活中提炼创作主题,从生活中捕捉人物故事。生活已给予我们太多太多,时代已给予我们太多太多,民族已给予我们太多太多,我们文艺工作者使命在胸,责任在肩,让我们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历史的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