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文物征集紧张进行中
http://www.cflac.org.cn   2008-06-06    作者:冉茂金 余宁 彭宽 邓风    来源:中国文联网

    6月3日,什邡红白镇小学,什邡市博物馆的小杨等人正在收集整理书包和文具,——这是遇难孩子的一些遗物,同时在一张表格上填写征集地点。“这些将作为我们地震文物陈列的一部分。”小杨说,他们在3天前接到任务,开始了四处收集地震文物的工作。什邡市博物馆副馆长李灿介绍,因为现在已经转入受灾民众的居民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很多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物件将会很快消失。所以,地震文物的征集十分紧迫。他们准备在10天之内跑完什邡所有的受灾场所,把能够收集的文物都采集回去。

    深受文博界关注的地震博物馆建设日前在四川已经开始正式排入议程。6月2日,四川省文物局召开汶川大地震遗址博物(纪念)馆、纪念地前期准备及地震文物征集会,四川省文物局办公室有关人士对记者说,他们组织专家用了3天时间考察了都江堰、绵阳、绵竹、青川等地,为地震遗址、博物馆选址。虽然流传甚广的于北川县城废墟上建立国家级地震纪念馆的说法目前暂无定论,但会在汶川大地震波及的300公里长的龙门山断裂带上根据实际情况修建地震纪念碑、博物馆和纪念馆等设施,重点在一头一尾,即汶川和北川。地震纪念设施布局将形成一个整体,并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已经是四川省文博界对地震博物馆建设的初步共识。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徐荣旋表示,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建立地震纪念设施缅怀遇难同胞,记录地震的巨大破坏性和全国军民团结一心抗震救灾的事迹已成为各界的共同心愿,很多人也提出了各种设想和建议。但地震纪念设施修建要注意点、线、面相结合,不是每个地方都要修一座博物馆,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规划,并且规划和建设不能浪费,要对后人负责。一些专家还提出,博物馆必须要有高标准,要着眼于建成世界一流的灾难性遗址博物馆,为下一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大型博物馆选址与建设的论证还有待一段时间,其它文物的征集已经迫在眉睫,因为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展开。在四川省文物局召开的会议上,一些专家这样表示,要汲取唐山大地震之后没有留下太多纪念遗址的教训,汶川大地震文物及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很紧急。面对这次百年不遇的巨大灾难,面对众志成城的救灾大爱行动,“就算征集到10万件地震文物资料,我也不会觉得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高大伦对地震文物征集工作非常急切,他认为文物征集也需要志愿者,“比如学校废墟里的书包,我们不但要保留书包,还要记录书包的主人在地震中的遭遇,让每一件地震文物资料背后都有一个详实的介绍,而这需要做大量工作”。

    在什邡市博物馆,我们见到了一份“5·12汶川大地震”文物资料征集大纲,地震文物的分类十分详细,包括“有关此次地震的见证物”、“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见证物”、“国际援助见证物”、“重建家园见证物”、“在地震灾害中和抗震救灾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见证物”、“反映地震灾害及抗震救灾的其它实物、数据”六大类,其中包括几十个小类。“我们的要求是先收集上来再说,以使得我们收集的内容能全面反映汶川大地震和抗震救灾的过程。”目前,这份文物资料征集大纲已经向社会公布,各个县也迅速开设文物征集点,24小时开通热线电话。而因指针停在14点28分、成为大地震象征之一的绵竹汉旺镇汉旺广场钟楼,则有可能被申报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关于地震博物馆的规划还没有定论,但李灿对于什邡市的地震博物馆建设有一些初步的设想,“国家级场馆不可能落在什邡,但我们希望有一个分馆,现在我们已经准备把3个反映地震对自然、地理、环境破坏的典型遗迹以及对建筑物等不可移动物体的大规模破坏的场地作为遗址登记并保护起来”。另外,如果分馆建不成,什邡市博物馆准备开设一个地震文物陈列厅。

    在彭州市博物馆,虽然前来捐献文物的人还不多,但博物馆工作人员仍十分忙碌,副馆长肖礼颜向记者介绍,当前他们调集文物系统的所有力量分成几个组,分别负责各个重灾区,全方位、立体式地征集地震文物,做好一些遗址的初步保护工作。“我们不仅要征集灾后的物品,对于灾前的物品我们也要征集,以便使灾前与灾后的情况能有一个对比。”目前,彭州市博物馆把文物征集的重点放在抗震救灾方面,“在大灾难面前我们没有过度惊慌,救灾过程中处处闪现出人性光辉的一面,记录这些人性光辉的物品,是我们收集的重点。比如,部队救援时的请战书和他们当时使用的一些用品,我们得赶紧收集,因为部队走了就会很遗憾”。在彭州市博物馆大厅里,有一个红色的橡皮艇,肖礼颜指着它介绍说,这艘冲锋舟是当时的“生命之舟”,因为地震把彭州的小渔洞桥震垮了,受灾的民众就是靠这艘橡皮艇被运出来,救灾的物品也通过这艘橡皮艇运进去。温家宝总理在彭州一所小学黑板上写下的“爱”字,也被博物馆紧急征集过来了。

    根据记者这几日在灾区的察访,地震文物的征集还仅仅是文博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忙碌,每个征集点门前仍呈现门可罗雀的状况。对于这一点,文博系统的工作人员不免有些焦急:“现在的安置与重建工作还使得人们无暇顾及文物征集这件事,而文物征集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希望下一阶段,在灾区民众生活更加稳定后,人们能够关注到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