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联组织创作小分队深入地震灾区体验生活
http://www.cflac.org.cn   2008-06-05    作者:邓风    来源:中国文联网

    5月26、27日,四川省文联组织所属协会艺术家60余人,深入此次地震灾害的重灾区都江堰、绵竹、什邡、彭州等地采访,直接感受地震灾害带来的毁灭性破坏,了解灾区人民大灾过后的生活状况 ,感受灾区人民在重建家园的信心和韧劲,采访在此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

    26日,由省文联秘书长杨时川带队的16人的小分队来到都江堰市。目前都江堰的救灾工作已全面进入受灾群众安置阶段,小分队首先来到城边的体育场,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是在这里,所有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搭载救灾物质的直升飞机刚好从场内起飞,正飞往映秀、汶川前线。数百套安置板房已安装完毕,有受灾群众正在入住。都江堰市广播电台直播间、警务室、医疗救助站等相关机构都已入驻。体育场边的一仓库内,各种救灾食品充足,受灾群众都情绪稳定。安置点内用板房修建的的小学已部分开课,年轻漂亮的女教师耐心地讲解着课文。安置点内有专门的公共淋浴间、厨房以及晒衣处,一切秩序井然。 都江堰的另一个灾民安置点在市内的幸福村。在这里蓝色、绿色、白色等几百顶帐篷错落有致地搭建在空旷的广场上,广场边缘用彩钢作棚顶修建的巨大公共食堂也已完工,有小孩欢快地在食堂的空地上追逐。几口大锅正在试火,师傅们说 ,今天中午炒黄瓜肉片、还有牛肉丝,蔬菜也有好几种,丰富得很哦。食堂对面的“温馨家园医疗站”的医生们正在将各科别的名称,张贴在显耀处,方便就医的灾民找寻。

    离开受灾群众安置点,小分队来到市区内受灾严重的都江堰新建小学和都江堰市中医院。在新建小学的废墟上,都江堰市文联主席介绍说,当时他正在宣传部开会,接到电话后第一个冲到新建小学,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没有多想就开始救人,用双手在钢筋和瓦砾堆中拼命地刨挖,心里非常地痛, 但仅凭我们的力量实难施救,巨大的水泥板和梁柱我们都无法搬动,他只能告诉被埋的学生保持体力,然后从缝隙间递一些水进去。后来消防官兵赶到才陆续救出一些学生,直到大型的救援车辆到来后我才离开,开始寻找自己的家人。

    随后小分队来到受灾最为严重、遇难学生最多的聚源中学。这个学校是都江堰市的重点中学,在5.12大地震那天,正在上课的教学楼整体垮塌,有十七个班的学生和老师同时被埋,只有为数很少的幸存者被救,电视画面里无数个惊心动魄的场面,撕裂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十五天过去了,今天,站在废墟上的每一位艺术家,心情都格外沉重,来到这里是凭吊、是纪念,是惋惜生命的过早逝去、是心痛花季的凋落。

    在废墟上,小分队遇到了解放军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他对记者说:“国家、民族和四川人民来说都遭受了很大的灾难,我们的党和政府、军队、人民表现出来的抗震救灾的精神,整个民族凝聚起来了,也可以说是中国强大起来了。在这之中涌现出来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我们可以去歌颂,我们到这里来体验生活,来采访,就是要努力地表现这些内容和精神。也为这一场灾难留下形象的、艺术的记录,这是我们的责任。感谢四川人民在这场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要向四川人民表示敬意和学习。”他的话,也代表了我们广大艺术家的心声。    

    27日,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陈黔鲁带领20余位艺术家,深入地震灾害的重灾区彭州市的龙门山镇。

    车过彭州市通济镇的通济桥后,受灾情况逐渐严重起来,公路两旁直到龙门山镇30余公里沿线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附近山体随处可见滑坡后滚落的巨大岩石。救灾帐篷在受灾沿线的几个点集中搭建,既方便受灾群众的生活,也能有效控制灾区的卫生防疫。有北京来的志愿者厨师们,在小鱼洞镇的灾民安置点支起大锅,为受灾群众炒菜做饭。沿途部分安置点板房的材料也正在卸车,很快帐篷里的灾民们便可转到条件相对好的房屋内居住。沿途受灾群众的生产自救已全面展开,收割后的油菜籽在路旁凉晒,废墟周围是灌满了水的秧田,有灾民已在田里插秧了。生活和生产依然照旧。

    大湾村的罗光全家,灾前是村里的殷实户,有三亩多田,两口子在公路旁还开了家修车店,20余岁的儿子在上海打工,85岁的老父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两间旧房和四间新房让他们生活安详而稳定。5月12号的那一刻,一切都改变了,他们所有的财产都掩埋在废墟里了。“还好,我们当时都不在屋里,老父亲跑得快,刚跑到空坝上房子就垮了,背后的山都在吼,街对面的水泥厂哗啦哗啦地垮,啥都看不清。”罗光全的媳妇说起当时的情景还心有余悸。不过两口子现在到很乐观,见到他们时他们正在清理从废墟刨出来残余的财产,他们说:“这是天灾,哪个都没法。政府现在每天发给我们每人一斤米、十元钱,随便都够吃了,国家想到了我们,我们很感谢政府。现在是暂时的困难,我们自己要自救,边生产边建设家园。”罗大哥朴实的话语打动了我们所有的人。陈黔鲁说:谢谢你们,你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这里,我们还听到了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在地震的当晚,公路漆黑无比,小鱼洞镇太子村村口的山体不断在滑坡,巨大的岩石滚落在路中,为了不让来往车辆撞在巨石上,村支书记吕容汉冒着随时被山石砸伤的危险,用挂历纸的背面贴压在岩石的两面,以提示来往的车辆。十多天了,今天我们从这里经过时,那张为生命提示的白纸还在。我向这位村支书关怀而细致的举动致敬。

    临近中午我们来到了龙门山镇的宝山村,去年底采访新农村建设时记者曾来过这里。曾经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空气清馨的回龙沟风景区和银厂沟风景区美不胜收,只感到生为成都人的幸福,造物主眷顾四川,将最美的自然景观都赋予在了这片土地上。如今,一场地震所有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人在自然面前是如此脆弱和渺小,我想,敬畏自然、顺应自尊重自然是震后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济南军区机步旅是震后第一支到达这里的部队,5月12日晚震后几小时就到达了龙门山镇,速度之快,令人惊讶。部队到后立即展开了救援。现在已转入了帮助当地老百姓灾后重建工作,几天前他们为灾区小朋友搭建的帐篷小学,如今已被空军某部援建的彩钢板房小学所替代,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接力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新建的校区内,国旗高高飘扬,一到六年级全部开课,上课铃声则改由老是拿着手提式喇叭,放着音乐,在临时的校园内转遍每处角落,保证在校的每一位学生都进入到课堂。成都市新闻出版局和彭州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搭建的“爱心帐篷书屋”也已进驻,方便了教与学的需求。

    灾后重建之路虽然困难,也会很漫长,但毕竟已经开始,一个在废墟上挺立起来的民族永远不会倒下。

    陈黔鲁要求,每一位到灾区体验生活的艺术家,都要有崇高的使命高、高度的责任心,严肃对待,认真创作,拿出高质量的作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