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文联主席杨新松:感谢那么多双手帮助我们
http://www.cflac.org.cn   2008-05-23    作者:葛伟 张悦    来源:中国文联网

    “在大地震前,汶川是一处可‘阅尽人间春色’的宁静县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作为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走进汶川,就会感受到自然、生态、藏羌民风民俗是融为一体的。可以去追溯世界上最古老的羌文化、绚丽的羌族刺绣;欣赏历经千年不倒的羌寨、碉楼和邛笼……可是地震后,一切都毁了!”汶川县文联主席杨新松十分痛心地说。但是顾不得惋惜,顾不得悲伤,顾不得照顾家人,从地震当天起,杨新松一直和当地干部群众奋战在抗灾第一线。5月21日,当记者经过9天努力终于拨通杨新松的电话时,时断时续的信号中传来他疲惫沙哑的声音。

    1976年四川松潘发生地震,刚过完18岁生日的杨新松第二天就到震中参加救援。汶川地震后,他依然马上投入抗震救灾。他说,他们现在还在搜索幸存者,虽然生的希望已经微乎其微。

    汶川县文联曾两次被四川省文联评为先进县级文联,是四川为数不多的独立编制、独立建制的县级文联。杨新松介绍,汶川县文联有两间屋子,一间办公室,一间仓库,在地震中已严重倾斜,电脑、办公设备都已毁坏。本来5月底汶川县文联正准备换届选举,文件都起草完毕,没想到遇到这样的事情。周边其他地震重灾区文联负责人的联络电话因电脑损毁也无法找到,他至今不清楚青川、什邡等地文联现在的情况如何。汶川县文联拥有舞蹈音乐、摄影、美术书法、文学、民间文艺5个文艺家协会,200多名会员。杨新松说,多数艺术家都还好,有个别受伤的也正在救治中。现在汶川县文联已组织作家在大量搜集素材,摄协会员们在尽自己的努力拍摄身边发生的事情,计划在震后结集出版一本《抗震救灾亲历记》,既作为回忆,更为了鼓舞汶川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

    现在的汶川仍然时有余震,山体滑坡更是频繁,杨新松说,他身边黄沙漫漫,像是在戈壁滩上一样。他们现在住在自己用塑料布搭起的简易帐篷里,老弱病残已转移到外面援助来的军用帐篷中,每天能够喝上稀饭,吃上几片饼干,孩子们已开始在“帐篷学校”中读书。杨新松对记者说,现在是擦干眼泪的时候了,虽然伤痛难以平复,但我们要从悲痛中走出来,因为后面有那么多双手在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