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萍委员:秦腔需要政策性保护
http://www.cflac.org.cn    2008-03-14    作者:高 峰    来源:中国文联网

    秦腔是在中国西北部,特别是陕甘宁地区广受欢迎的地方剧种,它的发展状况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参加此次“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柳萍,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秦腔剧团的团长,她以精湛的艺术于2002年荣膺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填补了宁夏戏剧艺术50多年来在此奖项上的空白。近日,记者就秦腔发展的有关问题对她进行了专访。

    说起秦腔的现状,柳萍的观点趋向乐观。她告诉记者,在西北地区,秦腔有着广泛的听众基础。所以说,秦腔的听众市场是非常大的。以银川市秦腔剧团为例,每年的演出就有200多场。剧团所到之处,那里的农村就像过大年一样热闹。对于秦腔很多山区百姓不但爱听,爱看,更爱唱。演出秦腔时,常常台上一人唱,台下万人和。而在平时,公园里、广场上常常会有人们聚集在一起唱秦腔,每当看到这种场面,柳萍心里就感到非常欣慰。

    银川市秦腔剧团多年来深入到农村,为热爱秦腔的老百姓送去精神食粮。剧团的演员们到农村演出就住在老乡家,秦腔让演员和老百姓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感情。柳萍说,地方戏的根在农村,在农民中间戏剧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为基层百姓演出是地方戏最基本的出路。

    但是,秦腔发展的矛盾也正是由它的市场特点带来的。秦腔的爱好者大都是西北地区的农民,他们虽然喜爱秦腔,但是经济尚不富裕,为了看一场戏花掉几十块钱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柳萍说,票价在十块钱基本上就很少有人来听了。所以,秦腔演出的票价非常低,从而导致了剧团的付出与回报的严重不平衡。虽然每年演出多达200多场,但是仍然很难维持剧团的发展。经济上的窘迫,让剧团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无法满足剧团再发展和吸收新生力量的需要。

    柳萍说,秦腔作为地方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当地群众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而且是受教育、受熏陶的重要源泉。目前的状况是群众需要,而剧团却无力满足群众的需要,长期以往,他们就无法接触到秦腔,这将给秦腔的发展带来伤害,失去一部分听众。柳萍建议,在秦腔市场还不成熟的时候,政府应该给与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她希望国家能够把秦腔演出看做一种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全额拨款,给剧团下达演出任务。这样,既可以保证秦腔持续不断地与老百姓见面,也解决了演员们的生存之虞,给秦腔演出带来一个稳定的环境。随着秦腔的不断普及推广,市场也逐渐成熟,听众群体的层次有所提升,经济宽裕的人增加,秦腔演出可以实现自负盈亏之后,再进入市场。这种保护性政策在前、竞争机制引入在后的方式更适合地方戏的传承和发展。

    在寻求政策保护的同时,秦腔也在谋求创新,吸收新的元素,吸引都市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就是秦腔探索的一个成果。在这出剧目中,原来的11场变为7场,从而更加紧凑,并在舞台表演中大量增加了集体舞蹈等一些原本不属于戏曲的元素,突破了秦腔在人们脑海中的传统表演模式。全剧由年轻演员主演,整个舞台上呈现出青春靓丽的气息,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柳萍对此剧也称赞有加,认为其能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对于银川市秦腔剧团来说,虽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这样的尝试,但量力而行的尝试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剧团正在排练一出名为《清宫情仇》(暂定)的剧目,其中的音乐创作就请了黄梅戏创作者来担当,希望可以进行一些有益尝试。

    银川市秦腔剧团成立于1958年,曾多次受到自治区与银川市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以及国家文化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并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但是,50年来,剧团却一直没有固定的演出排练场所,其发展、探索、创新所受制约可想而知。今年,在政府支持下,一座小剧场即将建成,柳萍为此感到高兴。她相信随着政府对秦腔的日益重视,在基础建设、资金运转上获得改善之后,在听众基础如此丰厚的土壤上,秦腔艺术将大有可为。

    (柳萍 全国政协委员、银川市秦腔剧团团长)

  大会图片    更多>>
濮存昕委员接受采访
冯小刚委员接受采访
王次炤委员
陈醉委员
阎维文委员
文艺界代表委员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