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中委员:传统文化在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
http://www.cflac.org.cn  2007-03-16    来源:中国文联网
 

    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遗存众多,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肥沃土壤。充分运用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当列入有关部门的重要日程,努力使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绽放新的光辉。

    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也是全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但是,在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一些地方面临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逐渐淡化甚至削弱的现象。西方一些文化产品如音像、游戏、动画、漫画等制品在我国青少年中广为流行,一些引进的宣传反动、淫秽、色情、暴力等消极文化的制品给青少年思想带来很大冲击。青少年在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等西方饮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他们熟悉米奇、米妮、唐老鸭等国外卡通形象,却与卡通花木兰相见不相识;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是超人、蜘蛛侠,追逐影视歌星,却没了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受转型期社会环境泛商业化的影响,成人世界里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陋习也反映到青少年的思想中。“孔融让梨”变成了愚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潜滋暗长,厌世和颓废情绪正在侵蚀着新一代青年,他们毫不掩饰对物质和感官享受的追求,常常陷入迷茫和虚无。

    与此同时,我国在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育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我们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活动场所还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弘扬还不够;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重教轻德,重分数,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不够,学生们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感差,吃苦耐劳精神差,关心他人差,精神困顿,缺乏必要的应对生活的精神素养和能力。这无疑与传统价值观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

    孔子云:“士志于道。”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非常强调立志、修身,要求每个人从接受教育起,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砥砺自我,完善自身道德修养,服务于社会。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体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我们应该吸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这些精粹,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打牢青少年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国家应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日常教学计划之中。编写传统文化德育教材,把传统文化推进课堂。中小学是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塑造公民素质的重要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应摒弃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思维模式,组织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把传统文化推进课堂,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高尚道德品质的陶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赋予传统美德以时代精神,围绕孝敬父母、尊老敬长、诚信守约、勤劳俭朴、乐群利群、公忠为国等教育主题,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流传不朽的民族精神。

    在中小学教育中,还应加强青少年的美育,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培养青少年体会东方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重视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的实践体验。提倡在学校举办各类传统文化讲座,在学生中组织发展各类传统文化如古典文学艺术、民俗文化社团,创造条件,鼓励青少年研究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热爱民族传统的良好风气。

    鼓励支持文学艺术家和文化教育工作者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扎根现实生活,紧扣青少年思想脉搏,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以童谣、民谚、民间故事、卡通等通俗、浅显、明了的艺术形式,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给广大青少年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要义,让他们逐渐接受,并逐步内化为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同时,要坚决防止那些在文艺创作中戏说历史人物的题材给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历史一个真实。

    充分利用现有传统文化资源,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各类基地,不断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已建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名人故居、博物馆、科学馆要做好维护工作,帮助其解决在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并免费向青少年开放,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增强教育效果。

    加强对互联网的整治和管理,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加强对互联网的整治和监管,净化互联网环境,杜绝暴力、色情等不健康文化产品污染青少年的心灵。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组织专家加强软件开发,把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开发为青少年喜爱的软件,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全面加强网络阵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