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协会2001-2006年工作综述
http://www.cflac.org.cn    2006-11-10    作者:来源:中国文联网
 

    自2001年12月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积极进取,辛勤耕耘,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五年来,中国作协围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进一步增强了吸引力和凝聚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呈现出队伍大团结、创作大繁荣、事业大发展的喜人景象。

    本版通过梳理第六次作代会以来中国作协工作的图文资料,回顾了中国作协五年来为文学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展示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风采。——编者

 积极引导广大作家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创作

    中国作协积极组织引导广大作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指导文学创作。召开了由作家、评论家参加的科学发展观与文学创作研讨会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倡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本价值导向。每年“5.23”组织召开文学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座谈会,举行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等重大纪念活动。通过这些学习和活动,把文学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

    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作家“三贴近”

    五年来,中国作协精心组织百名作家深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西部作家东部行、东部作家西部行、百名作家农村行等采访采风活动,引导和组织作家深入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层,深入三峡、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第一线,深入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使广大作家感受时代变化,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2005年10月,中国作协与文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在马鞍山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诗歌节,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诗歌贴近群众的新途径。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5年5月精心组织了中国作家“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大型采访采风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30余名知名作家参加,历时一个月,行程一万多公里。2006年5月,又组织了名家看四川·聚焦新阿坝大型采风活动,中国作协与深圳市委共同发起并组织了为期3年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并于2006年9月组织了首批作家赴深圳采访采风。这些重要的采风活动,使广大作家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人民创造历史的进程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已经成为广大作家的共识。

    扶持重点作品,唱响时代主旋律

    五年来,变革的时代、崭新的生活、美好的心灵、激昂的精神,流溢在作家的笔下,展现在文学作品当中。中国作协从2004年开始实施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以多出反映时代主题、弘扬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为目标,制定了《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暂行条例》,建立了专项资金,至今已对3批共166个重点创作选题进行了扶持。一大批知名作家,包括许多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都积极申报,在扶持的项目中也已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这项工程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组织实施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程,编辑出版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集。召开全国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研讨会和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研讨会,鼓励和支持“三农”和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广大作家努力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产生了一批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有的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有的表现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艰辛,有的抒写对祖国文化的思索和感叹。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担当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实践者,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百花园辛勤耕耘。

    注重人才培养,建设富于生气的文学大军

    中国作协重点建设好人才培养基地。从2002年下半年起,着眼于培养新世纪文学人才,以鲁迅文学院作为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了5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共有250名中青年作家、理论评论家、文学报刊社主编和少数民族作家参加学习,学员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中国作协注重为文学新人的成长铺路搭桥。从2002年起,每年拿出专门资金,支持中华文学基金会和作家出版社遴选出版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五年来已推出37位青年作家的文学处女作。这项实施了12年的新人扶持工程累计推出100位青年作家,其中已涌现出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得主。会员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近年来中国作协共吸收新会员1661人,现中国作协会员已达7690人。其中青年作家占很大比重,会员的年龄结构、行业和区域分布都更趋合理。中国作协还利用《文艺报》、《作家通讯》和中国作家网等加强与全体会员的联系,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文学动态、政策资讯,开辟相互切磋交流的园地。

    拓展对外文学交流积极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中国作协确定了对外文学交流实现区域、对象、途径“三个拓展”的工作思路。在对外文学交流方面,加强了与欧美等地区、外国主流文学界的交流,积极拓展与有关文化团体、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及高等院校等的交流。五年来,共派出81个代表团406位作家访问了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日本、加拿大、波兰、越南、古巴、巴基斯坦、印度等30多个国家,接待俄、日、美等20多个国家70个代表团407位作家来访,促进了中国作家对世界文学的了解,也使世界更真切地了解了中国当代作家和文学。2004年,派出堪称实力雄厚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赴法参加中法文化交流年活动,举行报告会、读者见面会等。法国主流媒体以大量篇幅报道了中国作家代表团的访问活动。中国作协还积极配合在拉美地区、泰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以及中爱文化年、中俄文化交流年等,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06年10月,举办了中日文学交流50周年图片展。这些文学交流活动,扩大了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在国外的影响。同时,中国作协还加强了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文学交流与沟通,积极开展反“文化台独”斗争。组织实施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译介工程,经认真筛选,已确定了首批译介作品。

    文学评论、评奖、评选工作取得新进展

    中国作协制订《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奖评奖条例》,进一步规范和改进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评奖工作。圆满完成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评选工作及颁奖活动。文学评论在推荐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分析文学形势与潮流、批评创作中的不良倾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学理论研究与外国理论译介也有许多新收获。中青年理论评论家队伍不断壮大。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院所、作协、文联等机构,聚集起一大批高素质的评论人才。学养深厚、鉴赏力强的中青年评论家的成长为文学批评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文学理论、评论家们热情追踪文学发展走向,广泛开展文学理论的学术研究和文学作品研讨活动,把新的、优秀的作家作品推荐给广大读者。中国作协加强了对当代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的分析研究,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作家和创作现象进行研讨,对历史题材创作中以肤浅庸俗的态度戏说历史的倾向、革命历史名著改编中的低俗化倾向等创作问题及时进行评析和引导,促进创作的健康发展。

    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作协按照中央关于繁荣文学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于2003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了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现已发展成拥有12家报纸、刊物、出版社和6家文化公司的大型文学出版集团。几年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力促改革,明确思路,制定规划,并通过资源重组、优化结构、优势互补、转换机制,在资源集团化配置、跨领域跨行业经营、全员聘任、财务管理等方面努力探索新的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所属报纸、刊物、出版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中国作协报刊社的品牌优势,坚持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不断推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同时努力搞活经营,千方百计提升报刊社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全国文艺类报刊社中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

    重视维护作家合法权益工作

    中国作协高度重视维护作家权益的工作,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实人员,多方支持,扎实工作。五年间,共为320位作家及继承人解决著作权纠纷185起,追回和取得稿酬及赔偿款近138万元,为数十家出版社代转作家稿酬287万元。同时,通过编辑出版并免费赠阅《作家权益》一书等多种形式,加强版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作家的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服务作家、服务基层工作

    中国作协坚持把服务作家、服务基层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的同志和机关干部保持团结进取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认真服务作家、服务基层,与广大作家广交深交朋友,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办好事、办实事。坚持“三个一制度”,即党组、书记处的同志外出调研或参加文学活动时,都要看望一批老作家,召开一次中青年作家座谈会,听取一次当地作协主要负责人对中国作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作家的意见要求,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在深入生活、从事创作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年终岁末和重要节日,开展慰问走访百名老作家活动。对于在生活、创作等方面需要帮助的作家,做到千方百计、尽力而为。尽力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作协的工作。对老少边穷地区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作协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2004年8月,中国作协在甘肃临潭捐建了中国作家西部文化扶贫图书室和作家书画中心。2004年以来,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育才图书室”工程,广大文学工作者踊跃为西藏、内蒙古、陕西、云南、山西、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392所中小学送去了48万多册图书和538台电脑,捐建了600余所图书室。中国现代文学馆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方式,普及文学知识,密切了文学与广大群众的关系。

    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作协的工作要始终努力做到“八个坚持”。即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确保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沿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坚持把文学事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中,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庄严使命;坚持把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文学创作极为重要的任务;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文学创新和工作创新;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积极发展文学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抓好自身建设,切实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增进文学界的团结,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把广大作家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欢迎不欢迎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

    过去的五年,是广大作家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三贴近”,在人民创造历史的进程中进行艺术创造,唱响时代主旋律的五年;是广大作家自觉承担历史责任,塑造民族性格,弘扬民族精神,揭示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为树立民族的文化形象勤奋创作的五年;是广大作家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勇于实践,在现代传媒条件下展现文学新魅力的五年;是理论批评活跃,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不断取得新进展,与文学创作相互促进、相偕发展的五年;是广大作家勤奋学习,大胆探索,不断开拓思想和艺术新境界的五年;是文学界队伍大团结、创作大繁荣、事业大发展的五年;是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为开创中国作协工作新局面付出不懈努力、取得可喜成就的五年。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自觉担当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实践者,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了;自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注改革开放的中国发生的巨变,关心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和心灵世界,做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者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努力在艺术上进行探索,在艺术创新中走向成熟,在互相学习中形成个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百花园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由中国作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