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长征电影有其独特的价值
http://www.cflac.org.cn   2006-10-25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想到长征,耳边就会响起“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等等的动人赞语。的确,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长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重要的历史存在,“红军长征”题材有巨大的表现空间,也有极其必要的影像传达需要。无论是题材本身的重要性还是影响所在,都决定了这一题材需要开拓。几十年来也有一些出色的创作涉及这一题材,但对重要性与可以拓展的空间而言,开拓余地也是很大的。

    在关于长征的影视创作中,近年不断有出色的作品出现。限于时间,在此只是概要地回顾长征题材电影作品创作情况,由此怀念长征先烈、长征英雄,以及那些为长征作了艺术记载的人们。

    关于长征电影作品的基本情况

    直接表现长征题材和涉及到长征内容的影片,在新中国电影中大略有20多部左右。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前有4部,它们是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合拍、成荫等导演的《万水千山》,196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李书田导演的《突破乌江》,1963年天马厂傅超武导演的《金沙江畔》,197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王苹等导演的《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

    文化大革命后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有十余部作品,它们是:197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严寄洲导演的《万水千山》(上、下集),1978年西安电影制片厂郭阳庭等导演的《六盘山》,197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刘中明导演的《山寨火种》,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林农导演的《大渡河》,198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蔡继渭等导演的《四渡赤水》,198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师伟导演的《草地》。此外,包括涉及到长征和相关题材的还有如1979年上影厂沈浮导演的《曙光》,1980年长影厂周予导演的《北斗》,1984年上影厂吴贻弓导演的《姐姐》,198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张勇手导演的《祁连山的回声》,1989年儿童电影制片厂杜煜庄导演的《少年战俘》等。

    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还有持续不断的长征题材电影作品的出现。1994年云南电影制片厂翟俊杰导演的《金沙水拍》,199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翟俊杰导演的《长征》(上、下集),1996年云南电影制片厂郝光等导演的《彝海结盟》,2006年翟俊杰导演的《我的长征》等。

    简要回顾表现长征的电影创作状况,一方面,我们觉得很庆幸,电影没有忽略中国革命史上这一重大的事件,就总体而言,长征作为一个大事件在中国电影史上有它极其重要的地位,电影创作中也有一些出色的表现,值得欣慰。但作为历史大事件的多样丰富表现而言,依然有不满意之处,因为长征具有丰富内涵,其中蕴涵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它还有拓展的余地和风格样式多样性表现的可能,对长征中的人、长征中的英烈们的多样性表现也有可拓展的地方。

    对于“长征电影”艺术表现内容的简要概括

    已有的长征影片都出色地表现了中华民族长征这一特定岁月中的艰难和伟大。我把它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长征的艰难在于它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战略转移和长途跋涉的史诗,所以把长征作为全景表现的影片都强调整体感,如成荫导演的《万水千山》,以及后来严寄洲导演的《万水千山》(上、下集)都是对长征整个艰难过程的表现。王苹等导演的《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更是长征精神的全面抒情。这是表现大事件必要的方式,也是还值得我们期待应该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对象。

    其二,长征的艰难更体现在突破一个个地域关卡自然险阻与敌人疯狂阻挡的困难从而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所以更多一些影片则表现长征具体的战役过程,如李书田导演的《突破乌江》,是对乌江突破具体战役的集中表现;林农导演的《大渡河》是对以强渡大渡河具体战役为中心故事的描绘;蔡继渭等导演《四渡赤水》则完整地表现了红军四渡赤水前后体现出来机智勇敢的精神。而长征的艰难险阻处处皆是,因而有无穷无尽的具体表现对象,所以,具体化的长征题材还有更为值得开拓的东西。因为它可以为观众勾勒长征、长征人、长征精神的细致过程。

    其三,长征的艰难还在于长途跋涉中既要和艰难环境作斗争,还要在长征中为人类传播英武的精神。红军经过许多艰苦地带,可歌可泣的事迹几十年过去依然在被传扬歌颂。红军长征途中通过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经历了惊险离奇的过程。所以,不少长征电影既表现了红军克服艰难险阻,为祖国大地播撒革命的种子的精神;也表现了在行军途中调解民族矛盾,参与当地革命教育感化工作,播撒精神种子的动人故事。一些影片如傅超武导演的《金沙江畔》围绕红军在特定藏区做在反动势力挑唆下疑虑重重的土司的工作,揭露敌人阴谋,团结藏土司,取得胜利,影片带惊险风格。郭阳庭等导演的《六盘山》讲述红军路经六盘山时,当地人民觉悟的故事。刘中明导演的《山寨火种》表现红军在贵州布依族地区宣传革命思想,让人民觉悟起来与敌人斗争的故事。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的几部创作突出了如何处理民族地区工作的艰难的过程,如翟俊杰导演的《金沙水拍》(上、下集),以及郝光等导演的《彝海结盟》等都是典型代表。

    而在艺术表现上,长征题材创作也在突出艰难环境中红军战士伟大精神的总体状况下,用细节表现个体的精神风貌。其中师伟导演的《草地》,对红军艰难中对情感世界与高尚精神的表现是靠细节来实现的。影片结尾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连长肖国成郑重留下文件其实是把自己献给中国革命的告别词,是红军高尚人格典范的体现。《金沙水拍》展现了为了给姐姐治病,贺子珍的弟弟擅自拿了寺庙的铜板,最后被处决的情节。影片中,毛泽东沉重的感叹:“做我们的亲戚,难啊。”这里突出长征中伟人和英雄们的博大的内心世界。《突破乌江》对于敌我双方对垒的真实表现动人,包括敌我双方细节处理都很有艺术感染力。《我的长征》从一个个体角度表现阔大的历史记忆,个人化的表述也是值得称道的。

    长征电影的价值意义

    长征电影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记录价值,它是以艺术形态表现中国革命的艰难、共产党的伟大、人民为建立新世界的献身精神,所以,它成为我们必须记载的历史形象。而电影艺术只有对历史负责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长征电影在艺术与政治历史的记录上具有自身独特存在的价值。无论怎样估量,长征电影给中国革命重要事件的历史留存的价值都不过分。无论是宏观描摹还是战役表现,都形象地展示了长征的面貌,为后人留下艺术接受的形象画面。长征电影的价值还体现在它为重大历史事件艺术表达,开启了多样的艺术表现样式,以后的关于解放战争的几大战役影片多少在此基础上延展而更为宏阔。长征电影在一些艺术细节处理上也给人们留下宝贵的经验。

    总之,长征的丰富性不仅在于政治史上,还在于人类生命史上抗争精神的意义上,所以长征电影还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东西,包括大场面的探求,包括长征精神在战争历史上的价值以及长征中个体精神世界的探索等等。长征电影的新视角和多样性表现的天地还有待于继续开拓。我们相信,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给予艺术创作许多启发,长征精神在电影艺术的表现上还将继续深入,长征故事在艺术上是永远不会过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