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在长征途中的点点滴滴
http://www.cflac.org.cn   2006-10-25  作者:李安葆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中,成仿吾是一位著名的文化人。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与郭沫若、郁达夫等发起组织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他精通德、英、日、法、俄五种语言。大革命失败后,他去欧洲求学。1928年在巴黎参加中国共产党。1931年回国后,任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部长、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等职。1934年初到达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委员,在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党校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当时,成仿吾因久患疟疾初愈,身体相当虚弱。他能否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呢?中央组织局主任李维汉特地征求他的意见:“你走还是不走?如果不能走,就留在苏区。”成仿吾不顾身体虚弱,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走,我跟部队走惯了,我能走。”中央组织局很快批准了他的要求,把他编入了干部休养连,随中央军委纵队一道长征。干部休养连编属中央军委第二纵队的总卫生部,成员大多是些年老体弱的干部,谢觉哉、徐特立、董必武等也先后编入了这一连队。并且,成仿吾和他们编在同一个党支部。成仿吾缴纳党费,由徐特立签收的《党费交纳登记表》一直保存至今,已成为一份珍贵的革命文物。

    休养连出发的时候,每人带一床毯子、一袋干粮和一个挂包。挂包里除了放些日用品、衣服外,成仿吾还藏着一本德文版《共产党宣言》。这本《共产党宣言》,是他平生最珍爱的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为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对世界历史进程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在中央党校时便向学员讲授《宣言》的内容。他曾先后4次将外文版《宣言》翻译成中文,他一生通读《宣言》不下50遍,充分体现了他对这本书的深厚感情。

    漫漫征程,道路曲折崎岖;日日行军,生活艰难困苦。有一天,成仿吾遇到老朋友张闻天。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俩在上海就熟识。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往法国求学途经莫斯科,特地去看望在那里学习的张闻天。“九·一八”事变后,他从国外回到上海。在党中央政治局负责宣传工作的张闻天派他到鄂豫皖根据地去工作。这次两人途中见面,感到分外亲切。张闻天见他右肩背着挂包,左胁夹着雨伞,脚着一双破鞋,吃力地走着,便关切地问:“你有牲口吗?”成仿吾直率地回答:“我哪来的牲口呀!”作为中央领导人的张闻天有两头牲口,便将其中一匹小马给了他,并给他配了个马夫。这样,他骑着马,把挂包等物放在马背上,行军感到轻松多了。可是,有次行军休息时,大家席地而坐,马夫把马放在路边吃草。待出发时,他的小马已无影无踪,兴许跟着别的队伍走了。他和马夫寻遍了附近山野,也没能找到那匹马。自然,挂包也丢了。成仿吾特别惋惜挂包里的那本德文版《共产党宣言》,深情地说:“这是瑞金惟一的一本德文版《共产党宣言》,是从沙洲坝图书馆带出来的。这个图书馆是瞿秋白(苏区文化部长)创办的,离我的住处不远,我常去。我走时,带出这本书,是个纪念,想不到竟在途中丢失了。”他一直念念不忘这本书。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好不容易又找到了一本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并和徐冰合作,把它译成中文,在延安正式出版,这才多少了却了他的这桩心愿。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和结束了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消息传出,成仿吾异常兴奋,异常激动。他说,遵义会议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挽救了党和红军,是党的发展史上的伟大转折。

    在遵义时,成仿吾曾多次到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去,和当地革命群众一起讨论工作,指导文化宣传活动,深受遵义群众和青年学生的欢迎和爱戴。

    遵义会议后,成仿吾被调到红军干部团上级干部队(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在日常生活和行军途中,成仿吾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常给该队干部学员进行当前形势教育和理想教育,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的方针政策,大家对这位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学者都很敬仰。“上干队”作战科科长宋时轮和他一起行军,也常给他一些生活上的照顾。当时,由于军情紧急,成仿吾晚上不脱衣服睡觉,身上长了虱子。彭德怀开玩笑说:“无虱不成军,没有虱子不算长征干部。”有一次,宋时轮对他说:“今晚不会有异常情况,你安心脱衣服睡吧!”他总算安稳地睡了个好觉,感到长征以来难得的舒服。行军沿途,经过我国西部许多荒僻贫困地区,部队不时断炊绝粮,成仿吾经常不得不饿着肚子睡觉。宋时轮外出设法找些吃的东西回来,总忘不了他。每当成仿吾回忆起这段艰苦的生活时,他对战友间的情谊总是感到格外温暖。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翻越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到达川西懋功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在懋功,成仿吾遇见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黄超。他俩过去在鄂豫皖根据地时就很熟悉,成仿吾对黄超说:“我行军没有牲口。”黄超说:“给你找一头吧。”这样,成仿吾又有了一头小马,并配了一个四方面军的小红军做马夫。但翻雪山时,小马拉去驮粮食,结果马腿跌断了。因为当时缺粮,战友们要求把这头小马宰了吃肉,他和董必武不忍宰杀这头负伤的小牲口,但还是被拉去宰了。后来,成仿吾又遇到黄超,说:“我的小马没有了,被宰了。”黄超仍慷慨答应:“好!再给你找一头。”这次送来的是一头骡子,成仿吾就一直骑着它,直到陕北瓦窑堡。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为了统一两军的行动,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在这次两河口会议上,张国焘反对党中央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正确方针,提出了红军南下,向川康边境发展的错误主张,遭到了与会者的反对。张国焘表面同意北上,但他采取拖延执行中央北上方针的行动,致使红军失去了北占松潘的时机,红军不得不分左右两路过草地北上。

    成仿吾随红军右路军过草地,经历了长征中最艰苦的历程。茫茫草地,风雨无常,寒冷潮湿,夜晚更甚。有一天傍晚,部队在草地里宿营,燃起了一堆堆篝火。大家围着篝火煮食、烤衣和取暖,许多人说笑话、讲故事、唱歌。一时间,白天的疲劳和饥饿也似乎淡忘了。待到子夜时分,篝火相继熄灭,人们渐渐入睡,惟一一堆篝火还在燃烧着。毛泽东、彭德怀等都来到这堆篝火旁,他们穿着与士兵一样的军服,将手中提着的包袱往地上一丢,就当作垫子坐下来了。成仿吾也拄着一根拐杖靠过来凑热闹。他也与士兵一样的打扮,腰里还系着一根皮带,背上背着干粮袋。他将一块油布铺在地上,在篝火旁坐下。为了驱散大家的倦意,彭德怀拉开嗓门,提议说:“请毛主席讲个故事,好吗?”大家一听,都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在闪动的火光中,毛泽东讲了几年来红军作战的经历和经验。当他讲完后,便立刻大声提议说:“我们请成仿吾同志讲他留学的故事吧!”大家又热烈地鼓起掌来。这时成仿吾也不推辞,便讲他早年留学日本,大革命失败后留学法国、德国,主编《赤光》杂志的经过,讲“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与郭沫若等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动,学习写小说、诗歌等的经过;讲他原先是学习机械工程的,以后学无所用,又转学文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忘掉了疲劳和寒冷,度过了这草地寂静的深宵。

    红军在草地行军,历时近一个星期。当时,成仿吾和许多红军指战员一样,缺乏御寒的衣服,仅穿着单衣,所带的干粮吃完了,便以野菜充饥。有天上午,红军大学一位学生突然走到成仿吾跟前,低声说:“我走不动了,这条毯子给你吧。”成仿吾愕然望着这位面容憔悴的学生,连忙说:“你拿不动,我帮你带着走。”于是,成仿吾便把这条方格子的毛毯放在骡背上驮着行军。傍晚,草地天气转冷,成仿吾带着毯子去找这位学生,准备把毯子给他御寒。可是,找遍“红大”队伍,也没有找到这位学生。这位学生大约在草地里牺牲了,成仿吾怔怔地看着这条毯子,叹息说:“多好的青年啊!竟殁在草地里。”此后,成仿吾珍惜地带着这条毯子继续长征,一直带到陕北瓦窑堡。后又带着毯子东征,打游击,带着毯子转战敌后办学,带着毯子走进北京城。1972年,他终于把这条有特殊意义的毯子送进延安革命博物馆,成了一级革命文物。

    当党中央率领右路军走出草地时,朱德、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已到达阿坝。党中央要左路军速出草地,与右路军共同北上。这时,张国焘竟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并企图危害中央。为了避免红军内部发生冲突,党中央、毛泽东不得不率领右路军中的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成仿吾当时随右路军中的红军大学行军,“红大”教育长李特却煽动“红大”中的红四方面军学员随张国焘南下,胡说什么中央北上是“逃跑”。在“红大”工作的李德(过去在军事上犯过严重错误,但这时他赞成北上)也看不过,走上前去同李特评理,两人争吵不休。李德不懂汉语,李特会俄语,两人就用俄语进行激烈争论。成仿吾和许多人在场,看了心中都非常气愤。在李特的煽动下,从红四方面军来的一部分学员跟随李特走了,另一部分学员则随中央北上。

    历史是无情的。张国焘率军南下遭到惨重的失败。而党中央、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主力经过艰苦的奋斗,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结束了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仿吾后来回忆说,长征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他这次虽经历了极端艰苦的生活,然而他的胃病却奇迹般地好了,他又意气风发地重新投入到中央党校的教学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