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谨:表现新时期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

http://www.cflac.org.cn   2006-07-10   作者:傅 谨   来源:中国文联网

 

    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艺术形象是很重大的问题,当然各种各样的共产党员形象概括起来是两大类,一类是在战争年代背景下的,主要表现的是他们的英雄业绩;另外一类人写起来可能是更加困难一些,那就是在和平年代的共产党员,相当一部分是大大小小的官员,他们中很多人在当今社会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里,我们应该看到从戏剧的角度来说,城市、工业领域的共产党员形象比较少,大部分是农村里的共产党员形象。为什么农村里的共产党员形象容易写得感人,写得好,而城市共产党员形象写不好,我觉得应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农村共产党员形象从早期来看包括像李双双这样家喻户晓的人物,慢慢发展到了“文革”时的江水英,从李双双到江水英的时间段,构造了一个不可离开的背景。离开背景来谈我们怎么塑造共产党员的形象是很困难的。无论怎么样,新时期的剧作家、戏剧家在考虑塑造农村共产党员形象的时候都曾受到这个背景的影响。

    当然新时期也有一些新的追求,这些新追求我觉得有一些是很重要的,像刚才讲的《村官李天成》,还有一个是孟冰的《黄土谣》。这两个作品是近些年来写得比较成功、影响比较大的。我想说两个方面的问题:

    1.要表现很多优秀的农村共产党员,他们的追求是什么,到底干什么,他们怎么样才能这么做。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写现象的时候,都把他们写成带领农村致富的人。大家都知道我们曾经穷过,所以我们对贫穷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如果一个农村共产党员的主要目的、主要工作,就是带领农村致富,这个写法是不对的。这有可能造成人们把共产党看成是逐利集团,不管事实是不是这样,我觉得这是不合适的倾向,我们要把带领大家致富的人看成是社会的良心。

    什么样的人才能受到欢迎,才能被大家尊敬,如果只有致富的人才能受尊敬,那么农村的支部书记变成了董事长,我们是什么感受?

    一个社会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提供核心价值的人,而如果说农村的共产党员形象,要能够站得住脚,他就应该是这样一类人,不仅仅是致富。因为我们以前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话没错;反过来说,也不能说富裕就是社会主义。所以作为社会的良心,给共产党员提供核心作用的人,他们不应该仅仅只是提供致富这样的作用。

    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形象应该有什么样的追求,除了这些以外是不是还应该具备精神性的追求。85年来共产党带领大家走的是一条追求自由、民主的道路,我们不能致富就把民主、独立、自由给丢了,就是想要钱。

    2.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为这个社会提供核心价值,他的精神动力来自于何处,都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一些经典,但在新时期这些经典显然是不够的,新时期文艺作品如果仍然是从那些经典中形成精神支柱的话,恐怕在这个社会中会变得很不可信。在这些人物的创造中需要形成更丰富的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这就要说到了《黄土谣》出色的地方,故事里回村当书记的儿子,是什么支撑他这么做?因为他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应该担任这种责任,这是一个很简单很朴素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毛泽东的著作,而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是长子的责任感,是主人公形象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写会显得更加感人。

    人物不在于是否完美,有的人认为有缺点的人物才可信,其实并非如此——真正不可信在于这个人没有让你可信的精神动力,他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英雄,支持他的动力是什么,这个动力能够被认可,能够分享,这就可信,这个动力是可以分享的。也就是说,在塑造新时期共产党员形象的时候需要解决好这样两个问题,就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功能问题和精神动力的问题。(作者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