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刚委员: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

http://www.cflac.org.cn  2005-03-04 12:42   作者:申 宁   来源:新华网

 

   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偏偏迷上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还把他的爱好“强行”推广给他的学生。这还不算,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在参加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时,还不忘到处“推销”中国传统文化。3月2日晚,在贵宾楼3楼的休息厅里,张信刚又和记者大谈起中国文化来。

  因为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也因为有做大学校长这样一个机会,张信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香港青年了解中国文化,认知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

  1998年,在张信刚的倡导下,香港城市大学推出了全港大学界独有的《中国文化》课程,而且规定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并且要取得6个学分才准予毕业,这一做法当时遭到了很多非议。但几年下来,用张信刚自己的话说:“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提起为什么要在香港城市大学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张信刚说,那是多年以前,他在香港科技大学任工学院院长时,一次招生考试,他问考生喜不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几乎每个学生都回答喜欢,但让他们背诵其中的一篇时,大多数考生千篇一律的都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原来,香港中学课本中只有这一篇古典诗词。青年对传统文化认知上的缺乏,曾经让张信刚痛心不已。于是,在他出任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后,他决心要在自己管理的学校里做一些尝试。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很现实,在香港这样一个重商的社会里,更是如此,入学时他们往往只认自己的专业,对于中国文化这样的通识教育往往不太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张信刚提出了“用最先进的手段教最古老的课程”,采用了网络教学的模式,同时配以文化艺术示范讲座,每年邀请100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艺术家来现身说法,从感性上吸引学生。

  让张信刚感到自豪的是,在大学推广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得到了很多同行和知名人士的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许嘉璐都对城市大学的做法给予了赞赏,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也表示,这一做法应该在内地推广。

  张信刚说,在大学中推广文化通识教育,既是增强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的需要,也是增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需要。

  他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会向前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文化互相学习的成分会不同,在一段时间里,这种文化向那种文化学习可能多一些,但在另外一段时间里,可能那种文化又向这种文化的学习会更多一些。而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从理性上尊重自己的文化,从感性上喜爱自己的文化,才可能真正做到文化之间的交流,而一味地赶时髦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在美国生活了28年的张信刚,对西方文化感受得可能更深一些,但是他自己说,在国外生活的时间越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触就越深,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认同感就越强烈。他认为,美国文化,像麦当劳、迪斯尼,未必是最好的,但它的投射力却是最强的,所以才能风靡全世界。因此,张信刚希望应该加大中国的文化投射力度,以往我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是集中在发达国家,现在应该更重视周边国家,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形式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如果说文字的交流困难一些的话,那么,音乐、戏曲、绘画、雕塑的交流可能会更容易,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大一些。

  “文化是我们的根,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在采访中,张信刚反复重复着这句话。夜已经深了,休息厅内的音乐依然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