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代表中国文学界的良知:香港各界缅怀巴金
http://www.cflac.org.cn   2005-10-26   作者: 晓萍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遗体二十四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火化,一生淡看生死的巴老在其生前最爱的红玫瑰和交响乐中离去,近万名中外人士与这位一生追求讲真话的著名作家告别。香港各界也纷纷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哀思,他们认为,巴金离去令人痛惜,巴金的精神让人永怀。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一九二一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一九八四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其一生创作硕果累累,着有长篇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寒夜》、《火》、《憩园》、《第四病室》,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散文集《随想录》等。二零零三年十一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巴金十月十七日病逝,享年一百零一岁。

    巴老晚年在《随想录》中用生命力量喊出的“讲真话”,已成了一句划时代的、震撼人心的名言。

    巴老逝世后,各地悼念活动不断,修葺故居、兴建纪念馆、设立基金等议也不绝。不过,巴金一生追求俭朴。他生前在给亲友信中拒绝出版其日记时说:“日记只是我的备忘录,没有理由出了又出、印了又印,浪费纸张。”对修葺故乡旧居之议,巴金生前也明确谢绝,他在给故乡家人的信中清楚表示:“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传、表扬。”因此二十四日在上海举行的巴老丧礼,仪式简单,气氛肃穆,人们以深沉的怀念代替了大量的赞颂之词。这样的丧礼,相信是巴金先生所愿意接受的。然而“灯灭了,心亮着”,香港各界对这位文学大师的离去也寄予了无限的哀思与怀念。

    正在英国康桥大学学习的香港著名作家金庸日前得知巴金病逝后,发表题为《正直精神,永为激励》的悼念文章,表达对巴金先生辞世的哀悼。他指出,巴金先生文革时苦受批判,幸而精神坚毅,得保性命,巴金先生坚持到今日,写了一部掷地作金石声、惊天动地的《随想录》,他多活了三十几年,实在是中国文学界的大幸事。

    金庸说,巴金先生是他十分敬佩的文人。这不但由于他文字优美,风格醇雅,更由于他晚年所表现的凛然正气,巨大的正义感。“读小说常常引入自己的观念,这是天下小说读者常有的习惯。我当时最爱读的是武侠小说,因此觉得《家》《春》《秋》《春天里的秋天》这一类小说读来还不够过瘾。直到自己也写了小说,才明白巴金先生功力之深,才把他和鲁迅、沈从文三位先生列为我近代最佩服的文人。”

    金庸一直想到上海医院去看望这位他从小到大都钦佩的人,但想到他老人家病中不宜劳神,这才就此永远失去了机会。金庸最后不无欣慰地透露,巴金女儿李小林曾送他一张印有巴金肖像的瓷碟,他将之放在书房的架上,一转头就可见到巴老慈祥的笑容。“巴金先生正直的精神永远是我的激励!”

    香港作家联会副会长张诗剑今日对本社记者表示,巴金是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思想代表着文学界的良知,他与香港渊源深厚,晚年在香港大公报发表脍炙人口的《随想录》,并曾来港不下十次,如能在香港建立一所文学馆展出像巴金这样的文学巨匠作品,当是香港读者之福。他透露,香港几份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如《香港作家》、《香港文学》等都将发表悼念巴老的专题。

    巴老已经离去,敬重巴金、怀念巴金,最好的方式就是认真重读一下他的作品,多思考一下晚年大声疾呼的“讲真话”精神。今日香港的评论指出,今天“讲真话”已经成了巴金的同义词,人们在怀念、推崇巴金的时候,总要反覆提到“讲真话”,并以此来概括其一生达到的最高成就。这里面是值得发人深省的。评论说,巴金一生反封建高压,提倡自由、善良和真实,写真感情、讲真话,其核心就是建设一个平等、富强、法治的中国,其意义正如为巴金送上最后一程的民众在挽联上所写:“用忏悔拒绝遗忘,以真话抗拒谎言。”每一位巴老的读者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