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勇闯国际市场 弘扬民族文化

李西宁

 

  杂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杂技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延续了几千年。新中国的诞生,使杂技这朵古老的艺术奇葩有如枯木逢春,重又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杂技艺术凭藉改革开放的春潮立足中华大地,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并在为民服务、艺术创新、对外交流、市场创汇等方面迎来了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期,为党的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的篇章,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2001年11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出席了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闭幕式,并接见中外国际评委,与中外演员合影留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杂技艺术的亲切关怀。1992年,由中国杂技家协会和武汉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又为中国杂技艺术家与世界各国杂技艺术家的同台竞技和开展交流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与此同时,中国文联、中国杂技家协会多次举办全国杂技理论研讨会、“金菊奖”评选、全国杂技魔术滑稽比赛。在党和政府及各级文化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中国杂技以日行千里的崭新面貌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创作并演出了一大批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如战士杂技团的《芭蕾对手顶》,战旗杂技团的《绸调》,中国杂技团的四人《顶碗》,沈阳杂技团的《高椅》,山东杂技团的《车技》,遵义杂技团的《转毯》,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的《转碟》,河北省杂技团的《狮子舞》,上海杂技团的《大跳板》,天津杂技团的《单手顶》,北京杂技团的《爬竿》,广州杂技团的《蹦床钻圈》等节目,为提高杂技艺术的总体水平和杂技综合艺术素质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受语言限制的中国杂技率先大踏步走向了世界。在对外文化交流演出、独立组团有偿演出及加盟世界各国马戏团进行联合演出的过程中,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中国杂技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并锐不可当地风靡了世界。中国杂技与国际接轨,赴世界各国演出,将中国杂技艺术传播到世界各个城市。杂技不仅拥有很大的外国观众群,而且高居各艺术门类创汇之首。

  融入世界文化之林,占领世界杂技舞台,这是杂技队伍的神圣使命。从1981年开始,中国杂技在世界赛场上一经亮相,便光彩夺目。20多年来,中国杂技节目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大型国际杂技比赛,并每每摘金夺银,捷报频传,被国际杂技界誉为“金牌王国”,其精湛娴熟的技艺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令人心悦诚服。中国杂技艺术家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献身精神,为中国成为世界杂技大国、强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艺术贵在创新。古老的中国杂技在世纪之交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继承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闯出一条创新之路,已十分迫切地摆在中国杂技界的面前。1994年,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创作的《金色西南风》大型风情杂技晚会,以其独特的创意、新颖的编排,在北京首演取得极大的成功,从而开创了中国杂技史上大型主题杂技晚会的先河。至此,一种崭新的杂技创作载体——主题杂技晚会,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争芳斗妍。2001年,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及中国杂技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在北京隆重举行。艺术节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并拨专款给予扶持,以《中华魂》、《在月亮那一边》、《今夜星光灿烂》、《玄光》等为代表的各路杂技精英荟萃北京,为世人展示了一幅幅新中国杂技艺术的辉煌画卷。

  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中国杂技艺术家们,在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无论在国内、国外,无论在赛场、市场,均以一种强烈的紧迫感直面未来的挑战,并为攀登杂技艺术高峰,为弘扬祖国优秀文化而努力奋斗。回眸历史,中国杂技问心无愧;展望未来,中国杂技信心百倍。

来源 2002年10月25日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 2001-2002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电话:64921114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