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戏曲进一步走向繁荣

安 葵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理论,制订了一系列正确的文艺方针、政策,对民族艺术的发展给予了亲切的关怀。这一时期成为民族戏曲进一步繁荣的历史时期。

  在正确的创作思想指导下,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戏曲艺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并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指导思想,强调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为戏曲事业指明了康庄大道。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各个剧种,包括现代生活题材和古代生活题材,都涌现了大批优秀作品。比如京剧《华子良》塑造了解放战争时期忠于理想和革命事业,坚贞不屈、忍辱负重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眉户《迟开的玫瑰》,晋剧和京剧《油灯灯开花》,淮北梆子《大树参天》,花鼓戏《乡里警察》、《乡长本姓赵》等现代戏则描写了新时期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们的美好心灵和所做的贡献。这些剧有多样的题材、体裁和风格,比如《油灯灯开花》、《迟开的玫瑰》揭示了生活中的悲剧因素,深刻感人;而《乡里警察》、《乡长本姓赵》则带有强烈的喜剧色彩。

  古代生活题材的创作视野开阔,既有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也有颇具启示意义和娱乐性的传奇故事。京剧《贞观盛事》气势恢弘,发人深省;评剧《凤阳情》通过塑造朱元璋、马秀英的形象,揭示了古今相通的历史哲理;评剧《胡风汉月》以新的视角描写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湘剧《马陵道》、滇剧和京剧《瘦马御史》描写了古代人物的心理冲突,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京剧《凤氏彝兰》具有绚丽的地域色彩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京剧《宰相刘罗锅》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表现了老百姓的爱憎感情。

  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十年来的戏曲辩证地解决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他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是对继承与创新关系的科学论述。广大戏曲工作者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以昆曲为例,这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得到党和政府切实保护,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近年来,昆曲工作者不仅努力恢复演出优秀的折子戏,整理改编古典名著,并且创作了一批发扬昆曲艺术特点和优势的新剧目。如浙江温州永嘉昆曲传习所将南戏剧目《张协状元》进行改编演出,显示出中国古典戏曲美学所特有的魅力。上海昆剧团演出的《班昭》,凭藉昆曲丰富的艺术手段,很厚重地表现了班昭这位古代才女为中国文化奉献的一生。

  近年来有一批作品改编自“五四”以来的文学名著,如京剧《骆驼祥子》、川剧《金子》等,这是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革命文化传统的重要成果。文学名著为戏曲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戏曲工作者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这些作品在舞台上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十年来,戏曲工作者明确了责任,坚定了信心,以昂扬的精神迎接新世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戏曲的重视和对戏曲工作者的关怀使大家深受鼓舞。1994年,在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是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迫切要求。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重要戏曲活动,观看戏曲演出。现在已形成了重视民族艺术的良好舆论环境,戏曲事业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已初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艺术人才队伍。全国有一批艺术素质较高的编剧、导演、音乐、美术工作者,他们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不断有新作品问世。演员队伍更是人才辈出,仅以获得“梅花奖”的演员为例,20届获奖演员400多人,他们正意气风发地在全国各地为各民族的群众演出。戏曲教育事业得到加强,除原有的中等艺术学校、大专院校外,研究生队伍正在壮大,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提供了保证。理论研究密切联系实际,产生了许多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和人民也将对戏曲事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沿着党的十六大制订的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创造戏曲艺术的新繁荣,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 2002年10月18日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 2001-2002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电话:64921114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