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艺术教育与话剧百年
http://www.cflac.org.cn  2007-05-04  作者:黄殿祺  来源:中国文联网
 

天津是话剧之乡,是中国北方话剧的摇篮。中国话剧的奠基之作《雷雨》、《日出》自天津出现,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为中国话剧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百年话剧在天津高等院校更是枝繁叶茂,许多高校先后建立了艺术院系或影视戏剧专业,不仅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而且创作学习、排演了一批各类题材的舞台剧,培养了一批表演艺术人才。

在中国话剧诞辰100年之际,天津市“艺术教育与中国话剧百年纪念活动”于日前在南开大学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天津市教委、南开大学、天津市文联等主办。从4月至6月,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先后推出一系列话剧交流演出。

国外话剧经天津传入中国

天津是孕育和培养话剧艺术杰出人才的基地。中国话剧从诞生到成熟,从国外传入中国有两条渠道,都与天津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1907年2月,在日本的一批中国留学生受西方戏剧文化的影响,成立了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团体——春柳社,为赈济江苏水灾灾民,排演了法国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第三幕。出生在天津的一代艺术大师李叔同,刮掉胡须,出巨资自费制作服装,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同年6月,他们又在东京公演了根据美国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这两次演出不仅在东京戏剧界和观众中产生巨大的轰动,对国内的戏剧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话剧诞生的标志。李叔同被誉为中国话剧事业奠基人之一,他是近代天津在海内外影响最大的历史文化名人,是最早将西洋戏剧、绘画和音乐引入中国的先驱。

话剧传入中国的另一途径是由南开学校的创建人张伯苓于1908年赴欧美考察后直接引入天津的。南开学校在张伯苓校长的倡导下编演新剧,自编自导的《用非所学》被视为中国北方的第一部话剧,开启了南开学校乃至整个北方的戏剧改良运动的先河。后其弟张彭春在南开学校进一步将戏剧改良运动推向高潮,使之成为“纯粹话剧”。张彭春1910年赴美留学,在攻读哲学和教育学的同时,钻研欧美戏剧。1916年张彭春带着自己创作的剧本回到南开学校,担任了新剧团副团长、导演,执导排演了一系列中外名剧,如《一念差》、《傀儡家庭》、《国民公敌》、《争强》、《财狂》等。他主持编导的《新村正》在京津两地影响颇大。他还培养出了曹禺等著名戏剧家,曹禺在《雷雨》剧本的前言中,深情地写到“我将此剧奉献给我的导师张彭春先生”。张彭春成为中国第一个懂得戏曲的话剧导演。国外话剧传入中国的两条渠道都离不开天津。

张伯苓提倡新剧,重视在课堂教育之外,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才。1914年11月,“南开新剧团”正式成立,这是我国北方成立最早的剧团。南开新剧团以张伯苓提出的“练习演说,改良社会”为宗旨,始终坚持思想和艺术的严肃态度,创作、演出了一批紧贴时代、惩恶扬善的剧目。如《五更钟》、《一元钱》、《仇大娘》、《恩怨缘》、《新村正》、《醒》等,这些剧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以及鲁迅、胡适、梅兰芳、老舍等人的关注和赞扬。五幕话剧《新村正》演出于1918年,由张彭春编导,描写地主豪绅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贿选村长的故事,多次在京津两地演出,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报刊广泛报道、热情肯定。胡适也曾在报刊上撰文赞扬《新村正》的演出,并称“这个新剧团要算中国顶好的了。”这部剧作标志着文明新戏时代的结束,中国话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28年3月,春季开学之后,全校师生聚集在大礼堂里听张彭春讲演,他说:“我们应当倡导三种生活:一是艺术的生活;二是野外的生活;三是团体的生活”特别是他讲到艺术生活时,曹禺听得极为入神。张彭春说:“伟大的热情,静谧的构造和静淡的律动,这三个艺术的要素,和我们的生命极深处是接近的。凡是伟大的人,第一要有悲天悯人的热情真情;第二要有精细深微的思想力;第三要有冲淡旷远的胸襟。要得到这些美德不可不管艺术的生活。”张彭春博采西方诸派导演之长,善于发掘剧作的诗意和哲理,并潜心于吸收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力求以形传神而不满足形似。在艺术教育上,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影响着他的学生们。

“南开新剧团”与话剧先贤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13年考入南开学校,是南开新剧团的骨干,积极倡导剧团的成立,参演了多部戏的演出。因为当时学校没有女生,周恩来扮演的都是女性角色,他的优美形象,就是今天看剧照,依然让人感到魅力无穷。他还担任剧团布景部副部长,在南开的刊物上,发表许多报道和戏剧评论。1916年9月,周恩来在《校风》周刊上发表了《吾校新剧观》,他认为:“吾校新剧,于种类上已占其悲剧感动剧位置于潮流中,已占有写实剧中之写实主义。”这篇文章总结了“南开新剧团”编演新剧的经验,评价了中国话剧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早期话剧理论的开篇之作。另外,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在天津就学时,也曾是演出新剧的骨干。她除组织同学观看周恩来在校的演出外,还参演过《新闻记者》和在天津广东会馆演出过《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等剧募捐救灾。

戏剧大师曹禺也是南开新剧团的骨干,是南开新剧团培养了他对话剧的兴趣,使他最终决定一生搞戏剧。曹禺13岁进入南开学校学习,1925年,15岁的他加入南开新剧团,在他成为剧作家以前,是一位天才的演员,张彭春发现了他的演剧天赋,对其格外培养。他在《玩偶之家》、《少奶奶的扇子》、《国民公敌》、《傀儡家庭》等剧中扮演的女主角十分成功,以及后来饰演的《财狂》阿巴公等,使他在同学中名声大振。曹禺在系统学习、涉猎西洋戏剧的同时,开始了文学、戏剧创作的生涯。1933年,曹禺在他清华毕业之前,经过3年多酝酿的处女作《雷雨》问世了。这部以天津为背景的名剧在国内的首演也是在天津。1935年8月17日,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在学校礼堂演出了《雷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雷雨》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引人入胜的艺术技巧,震撼了中国剧坛,使其成为至今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1935年,曹禺还在天津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完成了另一部以天津为背景的、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宝库中的珍品——《日出》的写作。后来他的《原野》、《北京人》、《蜕变》、《家》、《胆剑篇》、《王昭君》等接连问世,达到了创作的顶峰,被誉为中国当代的莎士比亚。

此外,天津的沃土还培养了著名的导演艺术家焦菊隐、黄佐临、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石挥、魏鹤龄,他们不仅在话剧领域大有成就,还精心培育后辈新人,为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卓越的贡献。

在南开学校艺术教育的熏陶下,在南开新剧团的影响下,天津汇文中学、天津新学书院、天津中西女中等学校以及社会团体纷纷成立业余剧团,最多时曾达60多个。正是以天津为中心的、直接引进西方戏剧的北方话剧和上海为中心的、以受日本新派戏剧影响的南方话剧,合成为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中国话剧。中国话剧从诞生到成熟,都与天津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天津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北方摇篮,是孕育和培养话剧艺术杰出人才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