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锡娟:“电波明星” 情牵话剧
http://www.cflac.org.cn  2007-04-20  作者:朱 琪  来源:中国文联网
 

百年来,广东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话剧工作者,这其中不能不提姚锡娟。提起姚锡娟,人们就会想起当年《血疑》、《排球女将》中风靡全中国的幸子和小鹿纯子。在众多观众的意识中,姚锡娟是位著名的配音演员,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其实是位真正的话剧演员。

初踏艺术殿堂

1959年,从小喜欢文艺的姚锡娟报考了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那一年1000多名考生最终只录取了15名,姚锡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也因此踏上了艺术之路。为了争取更多的舞台实践,毕业时她毅然离开上海,前往语言不通、迫切需要话剧人才的祖国南大门——广州。1962年,姚锡娟毕业分配到广州市羊城话剧团。姚锡娟说:“为了丰富自己的舞台表演经验,我什么角色都去尝试,演过江姐、李铁梅,女工人、女农民,甚至还演过儿童剧。”众多的演出使姚锡娟的表演渐入佳境。这时,姚锡娟遇到了影响她艺术人生的老师焦菊隐。

1963年,团里排演《一家人》。姚锡娟饰演女主角阿兰,著名话剧艺术家焦菊隐担任导演。在排练的几个月间,姚锡娟的勤奋刻苦和表演才华得到了焦导的肯定。焦先生热衷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学派。他说舞台上要尽量真实地表现人的真实想法和活动。他要求演员每一个人准备两个日记本,把意见写在本子上交给导演审批。姚锡娟每天都认真做好体验笔记,将排练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体会一 一记录下来。焦导对她的每一个问题也都认真地解答,还不断地给她鼓励,“第四场戏排得不错,你的感受我作为观众也感受到了。”焦导的肯定给姚锡娟带来莫大的动力。“生活线是河岸,思想线是河流,没有河岸,河流就泛滥了。”至今还保留着那两本日记的姚锡娟说,焦导这种现实主义的表演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她,在4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一直将这种创作思想贯穿到话剧表演中。

迎来话剧春天

《一家人》的成功,给姚锡娟带来众多演出机会。1965年,姚锡娟又担任了话剧《南方来信》的女主角,她以激情澎湃的表演、娴熟的演技成功地塑造了越南女孩阿霞。姚锡娟以《南方来信》成为广州观众最喜爱的演员之一。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话剧迎来了春天。经过十年的文化禁锢,人们对文化的狂热空前高涨。从排演一些小戏开始,姚锡娟又找回了舞台的感觉。1979年,广东话剧团排演《泪血樱花》,姚锡娟出演日本姑娘樱之。樱之一角没有B角,姚锡娟一口气演了80多场。三十六七岁,正是一个演员的黄金年龄。姚锡娟像上足了动力的汽车,不停地前行。她认为一个演员应驾驭多种语言表现形式。所以除了舞台实践,她又积极参加电台广播剧的演播和朗诵会,这些使她有更多的机会潜心揣摩语言表演艺术。当时她被人称为“电波里的明星”,因为电视剧《排球女将》中小鹿纯子的配音,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她。

1988年的一天,姚锡娟接到一个电话,请她出演话剧《哦,女人们》中的沙柳。电话是编剧许燕打来的,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哦,女人们》一下子就吸引了姚锡娟,姚锡娟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也因为这部戏,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成了好朋友。她演沙柳是把四五十年的人生重新体验。每一次对作品的感悟都是对人生的感悟。在戏中,姚锡娟已经与沙柳融为一体,让观众感觉沙柳就生活在自己身边。没有人不会被戏中的沙柳所打动,这是沙柳的魅力,也是姚锡娟的魅力。她在舞台上的气质已臻佳境,不见表演的成分,惟是自然中能看见一种深沉的力度,韵味无穷。

探索话剧新形式

1994年,姚锡娟有幸结识了原中央戏剧学院的廖可兑教授。廖老在她50岁时,将她带入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世界。这一年夏天,廖老带中国广东戏剧代表团参加了“奥尼尔在世界舞台上”的研讨、演出活动。姚锡娟第一次和世界各国的戏剧家交流,接触到世界一流的话剧表演,跨进了世界话剧的领域。

1995年,姚锡娟担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因为工作关系,再加上身体不好,她逐渐淡出话剧舞台。但她思考的更多的是广东话剧的发展,她觉得话剧的发展在推动原创作品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对经典作品的传承。现任广东省剧协名誉主席的姚锡娟说:“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文化多元化的现实,话剧同样也不得不去面对市场,特别是作为小众艺术的话剧,要在市场中生存,我们不能固守老传统、老思想,要打破一些条条框框,这样才能真正发展话剧。我希望我们的话剧事业能越来越好。在下一个百年时,有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