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话剧百年:再现炮火中的歌
http://www.cflac.org.cn  2007-04-13  作者:唐 栋  来源:《人民日报》
 

两年前,我和蒲逊完成话剧《回家》的创作后,寻思着今后可以不再写话剧了。但是一看到我们“战话”这些优秀的演员,一想起这支与我相伴了十几年的队伍,就不忍心让他们“闲着”,否则就是话剧艺术资源的一种浪费。

在多年话剧创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与理解了话剧。话剧从来都是以承载使命为己任,话剧创作就是与优秀的人类文化对话,就是与时代对话,与现实生活对话,与人的心灵对话。尤其是在这个充满物欲和诱惑的年代里,要想做一名坚守在话剧阵地上的战士,一定得有精神上的独立与事业上的追求,一定要以朝圣者的心态对待话剧这门艰难的艺术。

就在这个时候,《天籁》这个题材出现了。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大家憋足了劲得搞一台话剧,搞什么?长征题材的戏剧已经不少,如何寻得一个新的角度和新的写法呢?

仿佛这是天意,战士剧社的创始人之一潘振武将军的子女这时给我送来了潘振武撰写的关于战士剧社的回忆录《战歌春秋》,以及其它有关资料。这使我一下子想到了前辈——战士话剧团的前身战士剧社。就写长征路上的战士剧社或者说战士剧社在长征路上,那是一段多么富有意味的精彩华章啊!

战士剧社,1933年4月在井冈山成立,是我军最早的文艺团体之一。剧社一成立,就创作演出了《南昌暴动》、《庐山之雪》等四幕话剧。罗瑞卿、刘旷达、潘振武、梁必业等同志都曾先后担任过战士剧社的社长;聂荣臻、陆定一、肖华、黄镇、李卓然、张际春、李伯钊等同志都曾为战士剧社写过剧本;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陈士渠、钱壮飞等同志都曾在战士剧社的舞台上演出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曾多次观看过战士剧社的演出。

在长征路上,战士剧社的宣传队员们,用他们的歌声、琴声和心声,为红军将士和人民群众进行了多少次战场鼓动,宣讲了多少革命道理,动员了多少人参加红军,演出了多少节目啊……这些美妙的声音,留在了湘江赤水,留在了雪山草地,留在了蓝天白云,留在了剧社每一个宣传队员的生命里——这就是天籁之音——如同真切地从自然界、从宇宙间发出的声音——大地苏醒的声音,万灵呼吸的声音,热血沸腾的声音,曙光照耀的声音,“革命骑着马前进”的声音,中国人民求解放的声音……

因此我们设想,《天籁》应当既是一部再现长征壮举和讴歌长征精神的话剧,也是一部战士剧社的后代演绎前辈精彩华章和追寻自己血脉渊源的话剧;既是一部直接描写我军文艺工作者战斗生活的话剧,也是一部颂扬我军红色文化传统的话剧。

我们要生动、形象、真实地显示出革命文艺工作是我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有特殊意义和特殊作用的战场。同时也要让观众看到,长征,不仅仅是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上的长征,也是一次民族精神和文化意义上的长征。在写戏的那些日子里,我脑海里尽是战士剧社的历史画面,眼前不断浮现战士剧社前辈们的身影,仿佛他们在注视着我,在朝我微笑,脸上充满了期盼,这令我感动得常常泪水盈眶。

有了一批出色的创作人员,才有了这样一部带有纪实色彩的、反映长征途中战斗生活的大型话剧。这是我们交给战士剧社前辈们的一份作业。这是我们对那份情感的一个寄托。这是我们对自己心灵的一点安慰。

每当《天籁》演出结束时,我总是在掌声中想:让我们记住它——就像记住我军最初的枪炮声那样,记住前辈们最初的歌声,记住这来自二万五千里长征和“红军文化”的天籁之音!(作者为《天籁》的编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