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对接的平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长春)艺术博览会进行了7届,展会已经成为民间艺术精品力作的展台、民间艺术新人新品的舞台、民间艺术交流服务的平台。参加展会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怎样看待展会的创新发展和深远影响?让我们听听来自现场的声音。

乔晓光(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央美院教授)

  博览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评选。山花奖是民间文艺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奖项,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各地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促进了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吸引、扶持和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年轻艺术家,为基层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艺术博览会要进一步加强山花奖主题精神的宣传力度,倡导在文明转型时期“创造性传承”的民间艺术发展理念,鼓励艺术家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推出精品力作,发挥国家级奖项的引领作用,开创民族民间艺术山花烂漫的新局面。

李振球(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教授)

  民间美术原本功用是为生活为人民,山花奖评奖活动要注意两点,第一,抢救和保护传统技艺在原生基础上还应注意其创新性。在注意传统技艺时还要拓展新空间,对创新类作品应给予奖励,这是因为新时代,新生活和新时尚为民间艺术提供了新空间。第二,要注重更高层次的审美,引导创作品位更高的作品。如抽象美和具象美如何互为,传统中的因势造型的手法如何借鉴等,其关键在于发现美。石纹和根纹为民间艺人提供了丰富抽象美的资源,这次展品中石雕和砚雕的艺人有两件作品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孙建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民间艺术博览会在表现、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具有会展经济的特点。目前在全国各地都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民间艺术博览会,比如中国民协在长春、烟台、杭州等地举办的民间艺术博览会都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主要原因是作品质量高,组织宣传工作深入细致。民间艺术要持续发展,会展经济是很重要的一环,要深入研究通过会展经济促进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方法和规律,通过艺术博览会推动民间工艺的创新和发展。

王连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民间艺术博览会能集中反映最新的工艺美术创作动向,宣传当代民间工艺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为民间工艺家,借助博览会能够吸取新的创作理念、先进工艺,对今后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民间艺术博览会的社会影响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引导消费,还肩负着重要的审美导向,能够发挥引导时尚审美的作用。因此,博览会呈现的艺术精品,就是那些具有高尚精神品质和新颖表现形式,具备成熟稳定艺术风格的作品。

朱钰峰(青年陶瓷工艺大师)

  民间艺术博览会给青年工艺家提供了展示技艺的舞台,同时促使大家对民间工艺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开阔视野,汲取精华,不断出新。这次我看到了各地不同种类、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精品,收获很大。我的父亲——汝瓷工艺大师朱文立教导我既要传承传统,又要勇于创新,要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从他和其他许多民间老艺术家身上,我懂得了做人和从艺的原则。今后,我会对自己的每件作品都以更高的艺术境界去努力追求。

吕小怡(苏绣艺术家)

  我家在镇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刺绣世家,从妈妈的外婆那一辈起就开始做刺绣。从初中开始,每个寒暑假,我都要拿着绣花针练习刺绣。2006年,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此时,妈妈用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毛泽东与战友》 ,这幅绣品的原型是长期挂在邵华家里的一幅油画,征得邵华同意后,由我妈妈对作品进行了“复制” 。这件事情给我非常大的震动。于是,我决定辞职做一名新时代的“文化绣娘” !我觉得传统艺术要融合进现代、科技元素,要不断创作出年轻人喜欢的刺绣作品。

吴圣东(木雕工艺家)

  我认为,参加民间艺术博览会就是要拿出精品绝活,把最好的艺术品奉献给大家。这次我们宁波十几个艺术家集体创作的《船鼓》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船鼓是清末从彩船工艺中发展演变而成的民间工艺,是宁波民间庙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从2007年至2011年,我们召集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创造性地运用骨木镶嵌、朱金木雕、黄杨吉子、金银彩绣等多种传统手工艺,历时5年,终于完成了这座长3 . 2米、高3 . 38米、一共9层的大型艺术珍品。其中精雕细刻的黄杨木雕花版就达到2016块。

高水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中国民协组织的民间工艺博览会我每次都积极参加。我感受到博览会不仅仅是一次艺术作品展示的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博览会向参加展会的专家学者和民间工艺的同行们学习、求教、交流,吸取新的创作理念和艺术灵感。特别是从不同种类的民间艺术中吸取创作灵感和设计元素,这对于我们民间艺术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很有帮助。

木雕《船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