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民间文艺学者在江西考察客家文化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本刊讯 应中国民协邀请,以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学会”名誉理事长金荣华为团长,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博士、讲师林彦如、陈美玲、张瑞文、黄玉缎为团员的一行5人学术交流团,于7月17日至24日在江西省进行客家文化学术交流及考察。此次活动得到了江西民协和赣州文联的大力支持,中国民协副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刘华,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参加了相关活动。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以来,客家文化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创造出了自己特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江西省的客家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赣南地区作为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其客家文化以历史悠久和内容丰厚为世人所瞩目。交流团在短短的七天时间内先后赴南昌、赣州、龙南、兴国和石城进行了访问交流,对客家的宗教、民俗、民居、民歌做了深入地了解,总行程超过两千公里。此次交流获得照片1000余张、采访录音及录像资料10小时、相关参考书籍20余本,为两岸学者的学术调查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赣州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全市客家人口占总人口的90 %以上,有“客家摇篮”之称。交流团先后参观了赣南师范学院的客家文物博物馆以及龙南的客家围屋。龙南的客家围屋以方围为主,关西新围、栗园围、乌石围和燕翼围各具特色,台湾学者从细节着眼,发现了许多台湾客家人所没有的风俗,同时也对当地政府对围屋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兴国,交流团采录到了极具客家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八旬老人徐盛久带领着他的两个儿子为交流团表演了近两个小时的跳觋活动。跳觋本来是一种祷告祈福的民俗活动,有着一套完整的独特程式,由于这些程式枯燥乏味,为了吸引观众,觋公师傅们把深受群众喜爱的兴国山歌融会到跳觋活动中去,充分运用兴国山歌即兴而歌、风格多样、形式灵活的特点,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进行即兴口头创作,用男扮女装的方式演唱不同的故事和人物,使这一单调的民俗活动变得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兴国跳觋的独特风格。精彩的表演过后,徐盛久老人还为交流团成员展示了他珍藏的唱本,并一一为交流团成员解释跳觋每个动作的含义。交流团成员们还向老人的儿子采录了他表演时的即兴唱词。

  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是石城县,到达当天正值赣江源·中国石城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开幕。交流团品尝到了客家美食“全荷宴” ,还在百里荷花园中欣赏到了最具石城特色的灯彩表演。台湾学者在南庐屋中采录到客家婚俗表演,其中台湾客家所没有的打甑盖习俗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交流团还到达了古驿道闽粤通衢的起点,参观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囚室桂花屋及宝福院塔。

  江西民协协助交流团在石城组织了海峡两岸江西赣州客家文化交流座谈会,江西省民协主席李小军主持。座谈会上,当地的专家学者结合本地客家文化的现状及民间文艺、婚丧习俗、客家山歌等方面介绍了客家文化在赣南的发展情况。交流团的成员就考察期间了解、看到的客家文化、民俗现象与台湾的客家文化进行比较,围绕兴国的跳觋活动和龙南客家山歌等民俗,向当地政府提出了打造文化品牌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研讨会讨论充分,气氛热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加此项活动的人员纷纷表示,大陆与台湾的客家文化一衣带水,相似之处很多,但在细节上又有许多的差异,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回去后会对采录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对两岸客家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李刚/图文)

客家婚俗打甑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