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史诗的浪漫现实主义影像重构
作者:曹峻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曹峻冰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电视连续剧《火红年华》以“三线建设”史实为叙事基底,以浪漫现实主义风格谱写了一首厚重历史织就的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视觉诗篇。无疑,中国今天令世界瞩目的工业成就是基于“三线建设”之上的。在本质层面上,该剧就是对这种民族工业精神血脉庚续的影像重构。编剧(原著)革非曾走访七百余位“大三线”的建设者(或见证者),剧中每一个故事都有生活原型。一代大学生所展示出来的青春无悔、爱国敬业及科学至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疑对现时代的大学生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根治不良“饭圈文化”、“娘炮”现象,祛除盲目的流量至上、颜值至上的当今时代,该剧所流露出的蓬勃昂扬的青春斗志、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高扬真善美的人道情怀、求真务实的学习和工作精神,显然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和引领价值。

  《火红年华》在人物塑造及其性格嬗变上遵循了客观真实、合情合理的原则。它以线性叙事来构建人物关系网络,其间交织了同学、师徒、恋人、朋友、同事、恩人、荣誉(或情感)、竞争者等多维复杂的向度,亲情、友情、爱情不时闪现其中,主要人物之间、主次人物之间、次要人物之间的交流、交集因之也更为多元,情节、细节铺叙也更为跌宕起伏、张弛有度。剧中人物(陈国民、夏方舟、秦晓丹、李心梅、陆汀兰、季成钢、武本奇等)既不简单、扁平,也非“二元论”视阈下非黑即白的观念化工具;他们具象立体、生动鲜活,富有个性和心理变化,喻示出历史大潮中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的关系及深刻的复杂人性。

  该剧以电影化的表达方式,多景别构图、多空间叙事、多环境描写、多细节呈现,从而使本文镜头语言丰富多变、灵活自然。其中不少的特写镜头强化了新颖的细节和富有寓意的物象,使视觉画面具有特殊的诗性蕴涵;而全景观照的空间场景则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颇具厚重历史感与生活质感的宏大工业建设图景:青年建设者们用血汗和智慧创造了工业建设、城市建设史上难以复制的“中国奇迹”,彰显出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平民英雄所引领的广大人民乃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新主旋律电视剧《火红年华》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可谓近年电视剧创作领域不可多得的新收获。

  事实上,《火红年华》展示年轻的建设者们凭借顽强的信念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在特殊历史年代背负国族希冀,不畏艰辛前行的故事,是创作者在当代重温国家工业历史后所谱写的一曲颂扬“三线精神”的青春赞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诚然,一如剧中人霍茂森对夏方舟所说的:“作为一个年轻人,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就应该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完成历史赋予你的使命。”该剧不无艺术性地标举历史自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高扬了一代青年面对国家需要,不负青春、不愧时代,艰苦奋斗、科学发展、忘我奉献、利国利民、利他利己的乐观主义和实干主义精神。适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宏伟愿景之际,这对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年轻建设者,切实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的“三线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