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生产需要产业化思维
作者:赵国甫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赵国甫
成都电影集团乡镇影院运营事业部总经理

  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火红年华》很火,这部艺术价值与口碑双高的作品也带火了四川影视行业的投资热潮。不过目前影视作品变现渠道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低仍旧是行业痛点,我个人以为如果影视作品有产业化思维,我们在生产影视作品的同时,还有意识地留下产业,那么抗风险的能力将大大增加,影视项目盈利的几率也将大大增加。下面我将试着以《火红年华》来举例。

  一、 “大三线”IP的多维度开掘

  在策划《火红年华》的同时,策划同题材电影、舞台剧、城市宣传片、“大三线”影视主题沉浸式体验馆等,实现“大三线”IP价值的“五个一”。

  1 .一部电视剧

  《火红年华》已经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基本实现了叫好又叫座的双丰收。

  2 .一部电影

  《火红年华》的热播带来了话题和热度,在业界也有口皆碑,能够吸引资本关注,应该趁热打铁策划《火红年华》电影。如果一开始就有准备,成本会更低,因为演员、服化道、场地都是现成的。

  3 .一台舞台剧

  根据《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试行)》,舞台剧也可以申请政府支持。

  4 .一部城市宣传片

  在拍摄电影电视剧的同时,拍摄剪辑反映攀枝花的城市宣传片,可以进一步形成宣传效益。

  5 .一座《火红年华》沉浸式体验馆

  保留部分拍摄场景,将收集的老物件做成影视主题沉浸式体验馆,让更多人体验“大三线”集体记忆。

  二、《火红年华》与影视适用性人才培训产业

  构建“政府+国企+民企+高校”的模式,形成以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生产为出口,影视类专业适用性人才培养的产业。

  三、《火红年华》与乡村振兴结合

  影视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是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具体落地项目。影视体验类小镇的建设,将填补这个空白,这样的小镇也为《火红年华》舞台剧、剧本杀等项目提供载体,让“乡村旅游+影视文化体验”成为可能。

  四、《火红年华》与城市营销

  城市营销的核心是文化的挖掘,“大三线”IP为攀枝花市等“大三线”城市带来了题材,同时应该挖掘“三线建设”时期的国外专家、援外专家、产品的国际化流动等国际化元素,为城市的国际化营销带来机会。

  总之,影视作品的生产看似光鲜其实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于大多数中小影视投资机构而言,要想让低成本影视作品有出路,就必须有产业化思维,生产一部作品,就留下几个产业项目、培养一批有用人才,多维度降低成本、多路径实现盈利,才能让影视作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