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影像·理性思辨·青春视角·诗意书写
——《火红年华》的复调审美表达
作者:王瑛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瑛
四川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

  工业题材年代剧《火红年华》以20世纪60年代“好人好马上三线”为背景,着重塑造建设者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鲜活群像,以历史的眼光回顾以十九冶、攀钢为代表的西南工业建设历程,并将个体价值理念、生活方式、情感取向的选择和变迁,与时代社会变革结合,在个人命运中浓缩,再现共和国从建设到改革的浩荡岁月,具有丰厚多元的审美意蕴。

  第一,本剧将浓郁深沉的历史氛围与轻灵自然的当代审美相结合,具有当代回眸中的历史影像之美。本剧通过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道具场景还原上世纪中后期社会风貌,并以当代审美眼光巧妙构图设景,画面明朗、光线通透、色彩柔和,渲染淡淡怀旧感,主要角色各有服饰主导色,暗示人物个性和情感特征。通过视觉元素的精心安排,打造出既具有年代气质,又充满审美愉悦的荧幕影像。

  第二,本剧穿透历史迷雾,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理性思辨之美。本剧将知识分子个人理想的追求灌注到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作为主线,男主角夏方舟逻辑严密、数据精准,和非理性、反科学的季成钢构成反差,实际隐喻特定历史时期两种价值观念的对决。本剧坦率真诚,秉持反思的勇气直面历史,深刻再现了共和国在工业建设路径上曾经的争论。

  第三,本剧着重展现青春的奋斗与成长之美。剧作细致展现年轻一代的梦想抱负、情感追求、精神彷徨,季成钢、秦晓丹等青年在世事纷繁中,面对事实的教育,逐渐克服自身性格的不同弱点,走向成熟,成为优秀的工作者,本剧因此洋溢着成长与奋斗的激情,呈现出鲜明的年轻化特征。

  第四,本剧巧妙将工业刚劲与缠绵情感结合,形成独特的诗意之美。陈国民、武本奇等性格粗放豪爽,体现出一线劳动者特有的个性。工厂镜头以仰拍视角呈现屹立的高炉、厂房、钢架,以景深镜头展示条条管道,水泥灰、钢花红相映,张扬着规整、严谨又豪放的工业美学。以夏方舟与三位女性的情感纠结为副线,将宏大叙事融入日常生活,在紧张严肃的工业生产呈现中,逸散出爱情的脉脉诗意,既气势宏阔又缠绵动人。

  总的来说,对人物的塑造,尽管在层次感、建设与爱情的戏份比例等方面还存在可商榷之处,但瑕不掩瑜。《火红年华》充分发挥影像与人性、人情的多重美感,从国家大业与个人情感融合的角度将可歌可泣的工业建设历史审美化、青春化,不仅表现出工业人为祖国发展而奉献自我的伟大精神,更呈现出年轻人所特有的热血情怀,贴近当代年轻观众的心灵,实现了主旋律电视剧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