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展现新时代的气度和胸襟?
——“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侧记
栏目:聚焦
作者:本报实习记者 杨阳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中国美院的书法博士、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气象局的数据分析师、书法杂志的编辑,还有更多行业的人员,他们都汇集到了上海的书院镇,你一定想不到把他们汇集到一起的会是一个书法活动。12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书协主办,中国书协研究部、上海市书协、上海海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在上海市书院镇书院人家会议中心召开。12月15日上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等,还有特邀入选作者28名以及1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出席此次书学讨论会开幕式。此次书学讨论会共收到912名作者的1010篇稿件,在监审委员会的全程监督下,经过评审委员会认真有序的初评、复评、终评,评出入选论文75篇。本次书学讨论会共持续两天,由郑晓华主持。</p>
<p>  开幕式后,陈振濂作了题为《关于当代中国书学现状、问题和愿景》的首场专题讲座。当日下午至16日上午,入选作者就论文进行演讲展示,展开学术交流。16日下午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徐粤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析读》专题讲座,而后进入提问解答交流环节。与会作者和旁听观众根据中国书协编印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资料汇编》 ,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文化自信、学术研究、书法教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等诸多问题进行探讨。会后,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刘恒对为期两天的“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进行了总结。</p>
<p><strong>  以兼容并蓄之势,成百家争鸣之态 </strong></p>
<p>  当今书坛,多有批判“形式”之风,但是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的书法教师常春对书法的“形式”有不同的看法。常春说,当今古典的、悠游的书写状态急剧萎缩,而现代艺术观念的侵入又为传统的书写注入了新的理念;不同于古代的“文”“书”并重,现代欣赏者往往更注重书写的部分。所以常春在论文《艺术的变革——现代书法“观念”的转变与“形式”的凸显》中就主要探讨了在当今社会与古代相比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书法作品的内部与外部也发生了巨大地变革——主要呈现为现代书法观念的转变和作品形式的凸显。书法中对作品审美形式的不断追求构成了现代中国书法创新的内在动力,但是不可否认,对审美形式的过分关注也容易使人走上唯形式主义的道路。陈振濂对其文章给予了肯定,他说:“在当前大家都在批判形式,都认为注重形式是不好的情况下,能对书法的形式问题进行讨论,常春的胆量值得肯定。书法还是需要一定的形式,如果对形式有一个正常的追求,也是尊重展厅里观众的一种表现。 ”</p>
<p>  相比于常春关注书法过去与现代的更迭变化,来自重庆市气象局的气象分析师刘川则是将现代化的大数据分析与书法进行了结合。刘川意识到在大数据时代中国传统书法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书法的思维和方法都会因此发生变革,而现在对于互联网与书法关系的探究尚显匮乏。于是,刘川依托国内最权威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百度” ,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的相关思维和技术方法,对当下中国书法关注度的趋势分析、人群画像、地域分布等特征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他的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书法”“诗词”“篆刻”等关键词在不同时间的搜索指数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到关注书法的人群的分布特征等,刘川的研究让当代书法爱好者得以在一个新的角度对书法进行审视。但是对于刘川的研究,来自上海的旁听者陆祖鹤认为尚有不妥:“他只是以百度里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当今发达的互联网整体来说选取的样本还过少,还有许多其他网站以及微信等平台都有大量与书法相关的数据。 ”</p>
<p>  除此之外,李慧的《浙江海宁陈氏家族刻帖考》 ,颜以琳的《晋-唐陈郡殷氏书风渊源与家学传承》等对具体书法史学问题的探讨让人印象深刻,在论文中,诸位作者抽丝剥茧,用严谨的学术态度不断对研究问题收集资料、进行考证,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书坛专注的学术氛围。林一平的《模块化:中小学书法教学设计的路径选择》等教育类文章,探讨了当前书法教育的一些现状和思考。无论你是哪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只要你的文章对书法有独特且成熟的思考、研究,皆会得到中国书协的认可,正如中国书协所一直倡导的——希望当代书坛可以“兼容并蓄、百家争鸣” 。</p>
<p><strong>  以锐意创新之心,形日益完善之制 </strong></p>
<p>  全国书学讨论会进行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一届,在不断地调整中逐渐趋于完善。但是在这一届的书学讨论会中,中国书协并没有因为有着前十届的经验而停止创新完善的脚步。与以往的讨论会最大的不同是,这次讨论会形成了开放型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征集报名等形式,面向全国开放了100位旁听席。其中50位来自上海,均为“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投稿作者,另外50位旁听者来自外省市,均为书法专业在校硕士、博士、教师等。来自东南大学的书法博士冉令江说:“此次组委会打破以往讨论会关起门来自己讨论的常规方式,以一种开放的形式并资助外地的书学研究者来旁听,这为更多没入选讨论会的书学研究者和年轻学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参与其中的机会,为培养书法理论研究人才做出了新的探索,也势必会推动当下书学研究水平的进步。 ”</p>
<p>  在大会进行到第二天上午时,讨论会分成了两个会场——史论分会场、理论分会场,在两个会场同时进行的讨论得以让大家听到了更多的声音。在此次讨论会中增设的提问交流环节,让旁听者也能参与到讨论中。对于作者文章的立足点,对于文章中内容的讨论,以及对于文章的评价等,旁听者们纷纷发表看法,甚至更有在提问作者时,作者没能给出明确的答复而指出“请给予直接回答,不要绕弯子”的提示,现场讨论氛围浓烈。“大家针对论文中的观点、研究方法、数据引用等问题,各抒己见。都说思想碰撞出火花,此言不虚。 ”来自河南科技师范大学的书法教师李豪东说。</p>
<p>  早在论文评选阶段,在论文评选以后,组委会又在北京举行了一次答辩考核,随机抽取了几位作者到北京,相关专家就作者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进行答辩。“坦率地说,就是想核实这个文章是不是作者自己写的,因为以往曾经有过举报、揭发,出现过挂名的情况。 ”刘恒说。他还介绍,在以后的展览评选中,抽样考核将会成为一个固定的程序,“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评审机制,使评审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公平、公正、原则性的举措。 ”</p>
<p>  除了上述的创新,此次讨论会与以往不同的还有不再设置一、二、三等奖,以及针对“独立完成”与“合作论文”的入会资格不对等问题, 《征稿启事》明确规定,合作文论署名不得超过两个人,入会资格仅限第一作者。谈及此次书学讨论会的各个创新之处时,陈振濂说:“要说这一届和上一届有什么不一样,肯定有非常大的不一样,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更关注的是这一届和下一届,要不断地进步,现在是一个新时代,新时代的气度、胸襟在哪里?这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p>
<p>  全国书学讨论会自开办以来,对推动改革开放以来书学研究的繁荣,深化对书法艺术规律的探索,促进书法艺术事业全面均衡发展,培养书法理论研究人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书法》杂志社的编辑胡鹏作为入选作者参与了此次讨论会,会后他说:“在这次讨论会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对论文的指正与建议,以及结识了很多同道书友,这都将对我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看待学术问题上,讨论会上的内容也给我很大的启发。 ”</p>
<p>  据悉, 《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将于2018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