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文艺初心 坚定文化自信
栏目:主旨演讲
作者:仲呈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不忘文艺初心  坚定文化自信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充满自信,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要展现中华美学风范。

  我认为,增强文化自信,至少在三个方面要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第一,中华美学精神,源于中华哲学精神,区别于西方哲学强调“主客二分” ,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万物相通。张世英先生专门深刻阐发了天人合一、万物相通的思想,认为有助于人类在审美把握世界的活动当中,去协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所以,今天可以成为解决世界局部战争和生态危机的一剂美学良方。但是,天人合一讲过头了也有弊端,就是压抑了个体的创造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强调张扬自我,强调人的主观创造性,但是强调过头了,就制造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引起战争和生态破坏,引起世界的不安宁。美国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即源于此。中西方美学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不足。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对中华美学精神充满自信,就是要首先自信“各美其美” ,并在此基础上去“美人之美” ,学习借鉴别的国家的文明成果中有用的东西,进而“美美与共” ,把中西美学兼容整合、互补共铸。也就是说不能再搞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好走极端的单向思维,而应当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高度代之以全面辩证、兼容整合、取法乎中的和谐思维,能够取中华美学精神天人合一之长,补西方哲学主客二分之短,然后取西方哲学之长,补中华哲学天人合一之短。这样,兼容整合,互补生辉,人类就可能攀登更高级的文明。

  第二,中华美学精神,与西方古典美学基本上把理想寄托于上帝、天堂不一样,很重要的特点是强调通民心、接地气、重民本,要考虑民生问题,这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优势。要充分自信并好好发扬这个优势。

  第三,与西方古典美学主张“写实”不同,中华美学精神主张以虚代实、营造意象、追求意境。参加这次“长安论坛”的有戏曲界、电影界、电视界、文学界、音乐界、美术界的学者,几乎涵盖了人类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把握世界的各种艺术门类。中华艺术的文论、通论、书论、乐论、影视艺术理论,都强调形神兼备、追求意境,积累了丰富深厚的美学资源。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充满文化自信地珍视这些资源,配置这些资源,创作优秀作品,练就我们这个民族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的竞争耐力,保持我们坚定创造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评论的精神定力。我最反对搞评论的人今天说东,明天说西,跟风、赶浪潮,这决不是科学的文艺评论。今天说市场就强调票房,明天强调导向,又是只管说题材决定一切,那不是科学的文艺评论。我衷心祝愿长安论坛能够把文化自信与中华美学精神的深入研究和认真实践融为一体,使我们在文化上的自信,真正表现在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一种自信,深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精神深处,厚在每个人对于歪风邪气和庸俗思潮的抵制能力和精神定力上。我们的艺术不忘初心,就大有前途。

>>主旨演讲更多内容见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