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晋剧成为三餐不离的“老陈醋”
——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基层行
栏目:视线
作者:高海涛 赵文军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6年,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已经开播整整16年。作为山西卫视制作时间最长的一档品牌栏目, 《走进大戏台》始终坚持弘扬戏曲文化,传承戏曲艺术的宗旨;至今,栏目组已经举行了400多场基层活动,戏迷票友演唱会、进社区、进校园……他们的足迹踏遍山西省11个地市以及内蒙古、陕西、河北的山西梆子流传区域。可以说,城乡、企业、厂矿、学校都留下了《走进大戏台》栏目组的身影。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7月12日, 《走进大戏台》基层行来到了忻州北合索村,此次活动邀请多位晋剧名家为北合索乡亲送上精彩戏曲。

  此次基层行活动,栏目本着“来自民间,还戏于民”的原则,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通过名家展演、选手选拔、经典赏析、地方文艺展示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群众中去,把最好的戏曲节目送到老百姓身边,推广普及晋剧;把戏台子搭在了群众的家门口,让广大戏迷朋友出门就能欣赏到一出大戏,丰富了乡民的休闲娱乐生活。

  本次基层行不仅邀请到了“ 《走进大戏台》 2015年全国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涌现出的优秀青年选手王鹏、杨美蓉,还邀请到了山西省多位晋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王春梅、芦变嫦、孙红丽,“三晋第一丑”姬荣生,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武凌云、栗桂莲。这些名家齐聚一堂,为北合索村的父老乡亲献上精美的文化大餐。

  尽管天气闷热难当,但是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纷纷赶来,享受多年难遇的视听盛宴,与晋剧名演员零距离接触。 《打金枝》 《日月图》 《四月里》 《芦花》 《大脚皇后》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段在露天舞台上轮番上演。名家们端庄大气的姿态,婉转迂回的唱腔让台下的观众越聚越多。台上名家使出了浑身技艺,把自己的拿手绝活儿送给了大家;台下老乡们看得如痴如醉,叫好声不断。

  “ 《走进大戏台》 2015年全国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优秀选手杨美蓉第一个登台献唱,她演唱的晋剧《贺新春》 《大登殿》选段一开嗓就迎来了观众的满堂喝彩。梅花奖获得者、被称为“晋剧活关公”的武凌云将戏曲和歌曲大胆融合创新,戏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古城会》唱得字正腔圆,风度翩翩,台下的观众看得更是津津有味。武凌云说,走基层、送戏下乡这种活动办得很好,老百姓能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他觉得,应该将自己拿手的晋剧献给所有的山西人,不光让山西人知道,也应该让全国人都知道。深受广大戏迷喜爱的晋剧名家孙红丽常年坚持在基层为农民、矿工演出,这一次她也来到了北合索村,将晋剧《介子推·想当年》 《日月图》选段生动地展现给大家。她和国家一级演员芦变嫦对唱的《打金枝》 ,唱腔沉稳质朴、细腻和润,表演情真意切、端庄大方。芦变嫦是地地道道的忻州人,她在演出时更是真情流露,感谢忻州父老乡亲对她的支持,很荣幸能回到家乡,为家乡的亲人们献唱。“三晋第一丑”姬荣生带来的《捡柴》 《稀奇古怪颠倒颠》选段,把小角色演成了大人物,他丑而不俗,美中见雅,为广大戏迷带来了欢乐。梅花奖获得者栗桂莲压轴出场,整场演出达到了高潮:清脆的嗓音,端庄的台风,丰富的情感,她将戏歌《汾河流水哗啦啦》 、晋剧《大脚皇后》 《四月里》惟妙惟肖地表演给乡亲。她表示,戏曲不能脱离群众,只有送戏下乡来到基层,才能够了解到老百姓最需要什么,最想听什么,最想看什么。

  “接姑娘,请女婿,姥姥家门前唱大戏” ,在以前看大戏是家家户户一件特别隆重的事情,现在电视、网络都特别发达,想看戏的时候再也不用出家门了。可是像这样和戏曲名家零距离的接触,还是让在场所有的戏迷朋友们兴奋不已。也正是因为这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们在舞台上卖力的演出,在演出结束后,所有观众都反复鼓掌,围着演员,迟迟不肯散去。村民说:“过去我们看戏要到忻州剧院去看,有时候还买不到门票,现在《走进大戏台》基层行来到了村里,给我们演出,演出水平高、质量好,我们非常满意。 ”“以前十里八乡只有在过年或者赶庙会的时候,人们才有机会去好好地看场戏,而现在走出了家门,就是一场好戏。 ”

  在现场众多观众中,有一群八九岁的小观众格外引人关注。演出现场,这群小观众被戏剧演员的表演深深吸引,总是集中在观众最前列,聚精会神,凝神听戏,遇到逗乐和精彩情节,掌声和笑声总是不断。演出结束后,小观众们还好奇地围着演出人员,不舍得离开。戏曲作为一项传统文化艺术,其弘扬和传承需要更多小观众,此次《走进大戏台》送戏下乡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戏曲的兴趣,为乡村孩子上了极好的一堂戏曲启蒙课。晋剧就像是三餐不离的老陈醋,是山西人的精神劲头,也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滋味,就该这么一辈一辈地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