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故事 重大的担当
——观伊·呼和的电影新作《回乡种田》
栏目:观察
作者:李树榕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回乡种田》开场,“村女”柳萌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她是杨柳湾村老支书的女儿,大学本科毕业,为什么要回乡种田?对这部故事片,我充满了种种期待,还源自于对集编剧和导演为一身的伊·呼和的印象。

  伊·呼和拍摄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孙中山》 《国歌》 《相爱在西双版纳》等现当代题材的影视剧,又拍摄过《张骞》 《英雄郑成功》 《曹雪芹》等古代题材的作品,虽风格多样,却都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传递正能量的作品。而拍摄当代农村题材,在他还是第一次。作为张艺谋北京电影学院的同门师弟,也是201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委之一,伊·呼和的文化视野、艺术水准、人文情怀、思想品位会造就怎样的一部影片?

  2014年, 《回乡种田》刚刚完成,就入选由中宣部文艺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联合举办的“中国梦”主题57部国产优秀推荐影片之一;而且不到两个月,央视电影频道就播出了三次。近些年中国的电影市场,美国大片和国产喜剧片、爱情片轮番上阵,题材多样却罕见农业题材,故事多样却少有农村故事,人物多样却少有农民形象。而《回乡种田》则不同,人物、语言、画面、故事都非常朴实;既不矫情、不忽悠,也不胡编滥造、无病呻吟。主创人员在真情中蕴含着对农民的关切,在关切中又蕴含着思考、担当和责任——既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又以艺术的真实为主导。

  现实中,农民对土地的感情,用什么形容词来表达其深挚的热爱都不过分。具体到柳萌,她要“面朝黄河、脚踏沃土”带着一帮年轻人在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上干一番事业,首选就是要将改革开放以来分给农民的土地再次积聚起来,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推进” 。要完成这个“推进” ,就要扭转以自己的父亲为代表的老一辈农民痴迷于土地私有的思想观念。果不其然,当柳萌动员大家土地流转时,第一个反对交出土地证的就是柳萌爹。

  艺术的创作规律告诉我们,真实,并不简单,因为真实的生活历来都是丰富的、复杂的。同样是面对土地,有的农民辛辛苦苦地耕种,有的租给了别人,还有的是在获得补偿之后失去了土地。第一种人,很辛苦,却很难发大财;第二种人,虽不能发大财,却不必很辛苦;第三种人,则会在一夜之间就成了暴发户。柳萌爹显然属于第一种。尽管他很务实,深知“一百种调料不如一把盐;一百句好话不如一块钱” ,可是在他心里,钱是怎么得来的更为重要。柳萌了解父亲的秉性,决意要让他看到实惠,这样,他那带有浓郁的小农经济色彩的传统观念才可能扭转。

  很快,柳萌就组织村里有头有脸的长辈和干部们到外地考察,一方面让大家看到土地流转后农民可以双重盈利的实惠,另一方面也让大家看到了无土栽培、集体浇灌等现代农业三个“统一”带来的红利。那么,父亲会为此而支持土地流转、支持科技种田、相信现代农业可以让人们不累倒就能致富吗?

  作为有魄力有担当的编导,伊·呼和试图用作品回答:农民的前程何在、农村的前景何在、农业的前途何在——都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关系着老百姓的命运,也关乎国家的前途。然而,电影是艺术,是人们精神享受的对象,不是政治论文,只有好看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故事,才能吸引观众,所以他要让故事有趣,让人物有趣,在趣味中体现重大担当。因而,柳萌爹的观念如何转变就是该片“重大担当”的关键节点。

  影片中有两句对白,柳萌说:“走现代化的路,农民才有前途。 ”柳萌爹立刻反驳:“什么是前途?现在有吃有喝有钱花就是前途! ”但是,当他一个人静静躺在炕上时,却难以忘怀为这个“前途”所付出的代价——包产到户后,柳萌爹和柳萌娘正在田地里劳动,汗流浃背的柳萌娘突然晕倒的场景;当这个闪回镜头一次又一次浮现在柳萌爹脑海里,这是深谙电影语言的伊·呼和在为柳萌爹思想观念的转变做铺垫——累坏了老伴儿,他痛彻心扉、后悔莫及,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达到“有吃有喝有钱花”的目的,代价太大。

  柳萌爹作为人生经验丰富的长辈颇有远见,但是30多年来,市场经济造就的急功近利的社会心理,使一些不法商人用假种子假农药对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心灵都造成了挥之不去的巨大损害。所以,一想到放弃传统农业,柳萌爹必然陷入两难:他知道,抓住自己的土地不放,靠诚实的体力劳动“发家致富” ,柳萌娘积劳成疾、因疾而亡的事实很可能再度发生;可如果把土地交出去“流转” ,不仅心里舍不得,对别人也信不过。怎么办?

  伊·呼和说,电影是艺术,艺术是要用人们相信“能够实现”的那种美好理想对观众进行精神引导的。一晃三年过去,当影片最后出现了收割机在连成片的滚滚麦浪中驰骋时,完美的结局似乎给观众带来了几分轻松,而伊·呼和在此回答的却依然是那个沉甸甸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中国农民的前程、农村的前景、农业的前途究竟如何,头一个要看以“种田”为职业的农民在生活条件“城镇化”的同时,思想观念是否先进——柳萌爹的转变就是一个范例。

  被称为美国“编剧教父”的罗伯特·麦基曾提出,喜剧、惊悚、爱情是各国观众都喜欢的故事类型,于是便有了为票房而一路“编”来的作品,既缺少生活基础、违背情感逻辑,又轻视社会效益。与此相反, 《回乡种田》不是爱情剧,不是悬疑剧,更不是喜剧,但其中呈现出来的喜剧元素却在深刻揭示包括农民在内的民族心理。

  伊·呼和不是喜欢玩“玄”的人,他的影片便不会刻意编造爱情、惊悚、悬疑,也不会无端搞笑、无厘头滥编,而是用很本真很朴实很真诚的情感和思想的力量在打动公众,用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在影响公众。因而,看《回乡种田》 ,就像在看今天中国农民的命运,在看农民子弟的精神世界,在看柳萌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