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刚:“我愿做一个普通老头儿!”
栏目:名家
作者:周思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06年,王心刚为拍摄电影《我的长征》回归大银幕,扮演老年红军战士主人公王瑞

  举凡从上世纪50年代看过来的电影观众,说起电影表演艺术家王心刚,那是中国观众心目中的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大帅哥,也是电影表演的实力派、演技派。他为人正派、低调、实在,其人格魅力值得书写,在今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王心刚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王心刚1932年1月1日出生在大连,这位国家一级演员,曾参演多部电影,曾在电影《红色娘子军》 《野火春风斗古城》 《海鹰》 《秘密图纸》 《侦察兵》 《知音》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对于王心刚的银幕形象,新中国几代人都再熟悉不过:电影《海鹰》中英勇果敢的快艇艇长张敏、 《红色娘子军》中大义凛然的党代表洪常青、《知音》中儒雅倜傥的爱国将领蔡锷、《侦察兵》中英勇机智的侦察兵郭锐……几十年来,他以英俊的形象、精湛的演技,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银幕形象,赢得“电影偶像”的美誉。

  话剧表演崭露头角

  王心刚自小喜好文艺,尤其对舞台表演有浓厚兴趣。1949年伴随新中国的诞生,还在读中学的王心刚听说沈阳市举办文艺骨干训练班,招收年轻人学习话剧表演,他立即报了名。在严格的考试面前,他表现出色,一路过关斩将,得以中榜。学习话剧表演,王心刚非常刻苦,上课认真听讲、细心揣摩,课后刻苦练习,练功房里常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有时走在路上,想起老师教的某个动作,他也会下意识地伸胳膊抬腿。

  一次到商店买东西,出了店门,他突然想起刚排练的小品中挥手告别的动作,立即抬胳膊比划,结果一下打在身边一位过路的女人身上,惹得对方大为光火,冲着他大吼:“你这小子,干什么呀你! ”吓得他又是鞠躬又是道歉。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劲儿,王心刚进步很快,表演起来有模有样。训练班学习一结束,有着扎实表演功底的王心刚就进入解放军东北军工局文工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正式踏上演艺之路,一年后转入东北军区文工团。

  东北军区文工团常排新戏,因为外形条件和表演功底俱佳,王心刚常被安排扮演重要角色,曾先后出演《李闯王》 《三个战友》等多部话剧。军工局所属单位官兵都对王心刚扮演的角色喜爱有加,也很快记住了这个帅哥。不断的舞台实践,使王心刚的演技日臻成熟。面对掌声,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话剧舞台上干出一番事业。

  正在这时,一件在别人看来顺理成章,而出乎王心刚意料的事情改变了他的艺术人生。

王心刚在《红色娘子军》中扮演的党代表洪常青,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角色

  电影表演如鱼得水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筹拍反特故事片《寂静的山林》 ,剧组遴选片中的男主角史永光。挑选这个角色非常严格,导演朱文顺选了几位演员都不满意,于是派副导演广布道尔基到王心刚所在文工团搜寻目标。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广布道尔基进团第二天,在一群年轻男演员中,一眼就相中了王心刚。小伙子不仅相貌出众,且身上有种特殊的军人气质,太符合角色要求了。他二话不说,当即拍板:就是他了!遂将王心刚带回剧组。

  一心扑在话剧上的王心刚,对拍电影压根不“感冒” 。这让很多人费解——拍电影远比演话剧受众面大,也更容易成名。文工团领导找王心刚谈话,他说出心里话:“电影得一段一段地拍,还不能跟观众交流,不如演话剧过瘾。 ”领导狠狠地批评了王心刚:“不论演话剧还是拍电影,都是工作需要,这是组织的安排,你必须服从。去了以后,你一定要尽全力完成好任务! ”

  一听是组织安排,王心刚无话可说,只得服从。到了剧组,王心刚认真对待任务,加上有几年话剧表演经验,很快通过了小品测试、角色分析和试镜。主创人员也都非常认同这光彩照人帅小伙的银幕造型,一致同意由他担纲男主角。

  王心刚是那种凡事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干好的人。初上银幕便担当男主角,王心刚自觉将压力变成动力,潜心研究角色。在导演的指导下,很快就熟悉了电影拍摄流程,短短几个月,便显露出过人的表演才能。他在片中塑造的侦察员史永光,一举一动,都显得真实质朴。影片公映后,圈内圈外叫好声一片,人们从此记住了王心刚这个名字。

  面对赞誉,王心刚也为自己顺利完成“任务”而自得。可正在他准备重操旧业继续自己的话剧表演时,长影厂又邀请他在新片《牧人之子》中饰演重要角色德力格尔。令他更没想到的是,此后一发不可收,他竟和电影结下一生之缘。1957年,拍完《牧人之子》后,国内几家电影制片厂都看好王心刚,想将他收入麾下。结果,八一电影制片厂抢得先机,通过部队组织快速将他“拿下” 。从此,王心刚成了部队的一名专业电影演员。

  偶像影星红透华夏

  1958年,王心刚正式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进厂不久,他就赶上厂里筹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影片《海鹰》 。王心刚接到角色后,深知肩上担子分量。为演好这个角色,他立即登上海军某部鱼雷快艇体验生活,与官兵们一起出海训练、巡逻。 《海鹰》公映后,全国反响强烈,赞誉声一片。尤其他在片中开着敞篷吉普车、带着年轻漂亮的王晓棠(扮演民兵队长吴玉芬)兜风的场景,不知迷倒多少青年男女!以致后来王心刚与王晓棠搭档演绎《野火春风斗古城》后,“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说法,立刻在全社会广为流传。不少年轻姑娘给王心刚写信求爱,然而,那时的他,已是孩子的爸爸了。

  如今,很多花甲之年的女士回忆起当年看王心刚出演的电影时,脸上依然滚烫,流露出迷恋和崇拜的神韵。王心刚在银幕塑造的一个个英俊小生角色,不仅征服了亿万观众,也奠定了他在电影界不可替代的地位。1962年,王心刚被国家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继《海鹰》后,王心刚相继参加了《哥俩好》 《野火春风斗古城》 《侦察兵》《永不消逝的电波》 《红色娘子军》 《南海长城》 《知音》等影片的拍摄。作为一位很早就名满天下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王心刚虽然外在条件优越,但他并不固步自封,也不居功自傲,更没有头脑发热;而是谦虚谨慎,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演戏,形成朴实自然、富有激情、细腻而不失典雅的艺术风格,颇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从不计较主角配角的大演员

  王心刚不仅演技高超,做人也非常豁达正直。尤其成名后,他从不拿自己当明星大腕,而是时时处处以一名普通演员的身份看待自己、要求自己。有拍片任务时,只要导演找到他,档期也合适,他二话不说,总是愉快地答应下来。

  1962年,八一厂拍摄电影《哥俩好》 ,导演分别选择张良、张勇手扮演片中男一号、男二号,希望王心刚演片中指导员这个角色。导演担心王心刚有想法,就单独找到他,以试探口吻征求他的意见,没想到王心刚一句“没问题”就痛快地接受了。事后,一位好友对他说:“这是一部反映部队生活的男人戏,你现在已经是名演员了,不演男一号,也不能去演个配角,这多没面子啊! ”王心刚听了,非常认真地对好友说:“我就是一名普通演员,有点儿名也是大家扶持、观众捧场的结果,怎么能拿它做砝码去计较主角、配角?做人心中一定要有颗定盘星,随时定好自己人生的天平。千万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儿! ”

  王心刚这样说,也这样做。1965年拍摄电影《烈火中永生》时,他被安排出演片中三大主角之一的成岗。拍摄过程中,剧本被改来改去,最后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重点突出江姐和许云峰的形象,成岗的戏被全部删除。于是,王心刚改演戏份很少的刘思扬一角。岂料到后来,刘思扬的戏也被删除。王心刚只在片中露了一下脸,成了一个“无名英雄” 。对此,他毫无怨言。1981年,王心刚以49岁的年龄在影片《知音》中成功塑造30岁爱国将领蔡锷,一举夺得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95年,他当选为“中华影星” ; 2009年,他获得“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 ;2012年,他又一次获得亚洲演艺名人“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 。这些荣誉,是国家和观众对这位德艺双馨电影表演艺术家的最好褒奖。

  生活中的“普通老头儿”

  1987年,王心刚拍完《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后,觉得自己的年龄不适合再从事影视演艺事业,于是和妻子一起去了在美国工作的儿子那里。一段时间后,他又回国定居在北京。息影后的大明星,过起普通人的生活。王心刚有一儿一女,他们都没有传承父业,不是他不让他们当,而是他们自己没兴趣,两个孩子都从事IT行业,现在他们又都有一儿一女,儿孙们回家时,王老家是个热闹的大家庭。王心刚说:“现在保健、健身对我是最重要的,我每天游泳一千米,闲暇时间,就陪孙子,看书、听音乐。 ”他还说:“过去我当演员时,工作很认真,事业在我心里最重要;不演戏了,老伴与家人最重要。 ”

  与王心刚感情甚笃的妻子杨绍采,原本也是部队演员,在电影《突破乌江》中扮演红军卫生员。与王心刚结婚后,为全力支持丈夫,主动放弃自己的事业,“文革”中,杨绍采因受刺激得了重病,王心刚为妻子四处寻医,最终使妻子逐渐恢复了健康。

  对于平淡的晚年生活,王心刚十分适应。虽然他享受副军级待遇,但他一直把自己当普通人,没有一点官架子。当年,他服从上级安排担任八一厂业务副厂长,从集体宿舍搬进高干楼。但他不愿享受特权,退休前厂里专门配备的专车很少用,除了开会,他每天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

  200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希望王心刚在新片《我的长征》中出演一位红军老战士,身为军人的王心刚欣然服从。也许是常年注重锻炼、养生的原因,当淡出观众视野近20年的王心刚现身银幕时,大家惊喜地发现,尽管岁月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沧桑印痕,但已为八旬老人的他,鹤发童颜,儒雅依旧,气质不输当年。

  如今,几代中国观众心目中的偶像、电影表演艺术家王心刚依然忙碌着,他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努力为电影事业继续作出贡献。生活中,他常说:“我愿做一个普通老头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