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鸿根:用古典音乐和爵士乐写书法
作者:本报记者 张成  来源:中国艺术报

崔鸿根近照

  说起古典音乐,人们通常认为它是庄严而神圣的,令人不自觉地去屏住呼吸,体会音乐带来的灵魂出窍之感。而爵士乐则会不同,它会让人感到轻松活泼,使人体会到全身心的释放。当二者结合起来,将会催化出不同凡响的视听感受。而这其中的翘楚,就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钢琴演奏家崔鸿根。他被称为国内以纯古典音乐与纯爵士音乐同场演奏的第一人。钢琴大师Dang Thaison曾评价他:“他是为钢琴而生的,有着如大山一般的才能,只需一部分就足以闪耀于世。 ”

  “曾有人这样形容爵士乐,说它就像中国的书法一样,第一笔下去,到最后一笔,中间不能停,停了就坏了。也许,古典音乐需要一种天赋,而爵士音乐则更需要音乐智商。熟悉古典音乐的人去弹奏爵士乐的一个好处,就是在技巧上会比古典音乐简单许多。当古典音乐弹奏成熟以后,演绎爵士乐就会变得随心所欲。而熟练的弹奏则会创造出很多新的东西,继而刺激你的灵感,促进你继续创作。 ”崔鸿根如是说。

  2003年远赴加拿大蒙特利尔音乐学院深造的崔鸿根,因接受许多西方式的教学,所以在自己的教学教育中多以启发为主。“因为每个人从小的音乐环境不一样,接收的资源不一样,各自的灵感和天赋也不一样,所以同样一首曲子,你去启发他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连老师们都会觉得很惊讶。所以现在我大多数的教学,都是启发式地去引导学生,告诉他这首乐曲的背景,应当理解的情绪,和它所要表现出的色彩。 ”崔鸿根说。

  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有想象力。因为人们眼睛看到的画面是非常直观的,而耳朵听到的音乐却是极其抽象的。如果能用耳朵听出情绪和颜色,则会非常困难,而这就是崔鸿根现在最着重培养学生一个方面。

  现今的音乐领域中,有一个词叫“近现代音乐” ,也许是接受传统音乐太深的缘故,崔鸿根并不太认可这种音乐:“类似一分四十五秒这样的现代派作品,我觉得那种形式并不是音乐的出口,而是音乐的死胡同。坐在钢琴边上的一分四十五秒,可动也可不动,而观众在这期间所听到的、感觉的、想象的、体会的,则是作曲者的所有想法。我认为音乐就是即兴,它是一种人本能对环境、对心情演奏的表现。在快节奏的今天,人们可能很少再去钻研古典钢琴乐,那么,爵士钢琴也许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

  在第四届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上,崔鸿根举办了钢琴独奏音乐会,舞台上的崔鸿根与他的团队配合默契,他表示:“我们三个人在一起,互相刺激着对方奔向同一个方向,走到顶峰、达到饱和之后,就会慢慢走下来,最后收尾。这是一件一气呵成的事情,就同书法一样,好坏就在于从头到尾没有瑕疵。 ”与他一起用音乐写书法的是鼓手黄海涛,他是崔鸿根的老朋友,两人相识近20年。2009年崔鸿根回国以后,他们开始合作这项古典与爵士结合的创新节目,崔鸿根说:“这次演出,是我们三人第一次合作,贝斯胡浩,我和黄海涛,我希望以后也能继续这样合作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