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丝路续写新辉煌
作者:文慧  来源:中国艺术报

  络绎不绝的商帮,铃儿叮咚的驼队,千峰万壑的昆仑,浩瀚无垠的戈壁……那曾经是一条洒满汗水,充满诗意想象的古老丝路。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顺利通过评审——古老的丝绸之路终于在人类文化版图中确立了自己无可取代的位置,也让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再添浓重一笔。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国家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讲话时再次指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我们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灿烂的历史获得认证的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时代注解。那是世界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认同与深化,是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的期许与守望,更是从历史、文化等源头进一步确认了沿线各国共同利益的契合点,提振18个国家30亿人口携手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信心。

  藉此,这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镌刻辉煌文明、承载厚重文化,古老而神秘的商贸大走廊、经济大动脉、文化大运河,必将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格局中开启新的历史,接续新的脉动,书写新的篇章。本版聚焦这一古老丝路,细数昨日之辉煌,今日之希望。

——编者

古老丝路续写新辉煌

——细数“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历史是丝绸之路历史的微缩,也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要一环。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始自古代中国汉唐时期的中央首都长安城/洛阳城,延伸5000公里至中亚的七河地区,将推动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两大权力中心联系起来。

  绵延于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从中国中原地区黄河中游河段一路向西穿越河西走廊和天山山脉南北,到达七河地区肥沃的伊犁河谷,楚河河谷和塔拉斯河谷。这条主要的贸易走廊是将欧洲和中国连接起来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1世纪期间,公元6 - 14世纪期间达到繁盛,直到16世纪还作为主要的贸易线路发挥作用。

  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通过复杂的贸易路网将城市和乡镇连接起来。申报遗产正反映了丝绸之路贸易所产生的财富以及促进人员、物资流通的基础设施、贸易导致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贸易线路上产生的各种观念,以及欧亚大陆两大主要文化间的融合:定居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

  此次申报通过的项目包括33个遗产,涉及各个帝国和可汗王国所建立的都城/宫殿群、贸易点、佛教石窟寺、古道、驿站、关口、烽燧、长城段、要塞、古墓和宗教建筑。

  卓越的世界长途交通网络

  丝绸之路是包含不同线路的互通网络,将亚洲、次大陆、中亚、西亚和近东的古代社会连接起来,促进了世界多个伟大文明的发展。它是世界上卓越的长途交通网络之一,绵延近7500公里,并在特定线路进行扩展延伸,总长超过3 . 5万公里。尽管其中一些线路已经使用了上千年,但直到公元前2世纪互通交流才有了大幅的发展,东西方之间的长途贸易出现了高价值商品、人员和物资间的流动对沿线社会形态产生了深远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影响。

  这些线路主要用于传输原材料、食品以及奢侈品。一些地区专门输出某种特定的材料或物资:尤其是中国,向中亚、次大陆、西亚和地中海地区提供丝绸制品。许多高价值贸易物资经过长途运输——使用驼兽和船筏——经由不同的商人转手才运至目的地。

  这个庞大的互通网络产生了大量重要的变革性影响:这些线路沿途的城市从贸易中获益,影响力日益扩大,财富有所增加,其发展兴旺为物资生产和重新分配提供了基础设施,并承担起维持线路治安的功能。其中许多城市成为主要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融。宗教中心受益于政治体制和富裕人士的赞助而得到发展。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促进了技术、艺术风格、语言、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的传播。

  过去八年里,由中亚和东亚15个国家组成的小组对中国至地中海的丝绸之路展开了广泛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丝绸之路的主题研究中。研究确认了丝绸之路上的54个“廊道” ,与丝绸之路的其他部分相比,它们极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现存反映长途贸易的遗产系统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一是支持贸易的复杂社会——文化——政治体系上。任一廊道都具备进行系列申报的可能。

  当时研究者便期待,如果这一系列廊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最终人们会认为所有廊道是一个整体,反映并代表了丝绸之路沿线15万公里内定居地和遗迹的范围、兴盛和衰落。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该庞大的丝绸之路网络的一部分或一个走廊地带。该廊道绵延约5000公里,包含一系列复杂的贸易线路,将公元前2世纪中国中原地区的长安城与中亚腹地相连,而此时正是高价值物资、尤其是丝绸制品贸易在中国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开始兴盛之时。

  丝绸之路沿线的地理状况生动地反映了长途贸易的艰巨性。丝绸之路低处位于海平面之下154米,高处则达到海平面之上7400米,穿越大河、高山湖泊、坚硬的盐摊、广袤的沙漠、大雪覆盖的山脉和“肥沃的”大草原。整个线路气候变化多端,有极端干旱季节也有半湿润地区;植被覆盖则包括温带森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沙漠绿洲。

  壮观的景观、鬼斧神工般的地形以及上千年的史料记载构成了作为世界遗产的背景。从规模上看,丝绸之路反映了这个词的最广博的意义。

  见证18个世纪的人类文明进步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文化线路交通运输和交流体系的重要起始地点。是长途跨地区交通运输系统,将不同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贸易、宗教、科学、技术和文化活动长久而深远的交流。在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之间、东亚和中亚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见证了欧亚大陆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长达18个世纪的时间内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段,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多元文化并存的鲜明特色。以重要的方式推动不同大陆间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对话,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例证,反映了人类是如何建立东西方长途交通运输体系的,并实现了亚洲大陆最大范围的文明和文化交流。

  廊道的定义属性可清晰地界定为:

  由中国帝国建立的促进贸易的驿站和烽燧正规系统,七河地区各州府建立的要塞体系、商旅客栈和路站;

  反映中国帝国1200多年间政权中心的一系列宫殿;见证了七河地区9 - 14世纪政权中心的楚河城市及其对长途贸易的管理;

  西起库车县(现为新疆库车市)东至洛阳城的一系列佛塔和大型精美的石窟寺,它们记录了佛教从印度沿喀喇昆仑山和天山向东传播的历程,反映了吸收当地思想后舍利塔设计理念的变迁,反映了地方当局和中国中央帝国政府的赞助和富裕商人的捐赠,反映了行走在线路上的僧侣的影响,而关于这些僧侣的行程记录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

  廊道沿线多种宗教(以及各种少种族群体)的形成和共存,包括七河地区古粟特人(古波斯人)的主要宗教拜火教;楚河和塔拉斯山谷、高昌城、洛阳城的摩尼教;高昌城、新疆周边以及长安城的景教(聂斯托利教) ;布拉纳的伊斯兰教;

  受益于日益繁多的贸易活动城镇和城市逐渐繁荣起来,这反映了定居社区和游牧社区间的相互作用:游牧民族和农民以及不同种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依赖,如七河地区突厥人和古粟特人(古波斯人) ;天山山脉游牧社区向定居社区的转变,表现在半地下建筑等极具特色的建设和规划;公元前1世纪之后对河西走廊近1000公里廊道进行农业扩展规划,形成为农业驻防并变革为定居农业社区。

  此外,各种各样大型的水利管理系统对促进城镇发展至关重要;贸易地点、要塞、商队旅馆和农业的发展是必要的支持体系,尤其表现为:在极其干旱的吐鲁番盆地,高昌城使用灌渠,交河城使用深井来解决供水问题;河西走廊沿线大规模的明渠和壕沟网络将河水引导至定居地,使锁阳城周边90公里范围内得以有人生存;在七河地区河水通过运河和管道进行配水并存储在水库中。

  可以说,整个系列遗产充分反映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重要性及其所具备的突出普遍价值,这体现在城镇和城市、较小贸易地点、交通和防御设施、宗教活动场所和古墓的充分表达,充分反映“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特定优势和特点。公元前3世纪始

  中国进入秦朝大一统时代,后来又由西汉王朝统治。这一时期也正是匈奴许多北部游牧民族实现统一的时期,从某些方面来说,也很可能是这一历史状况的表现之一。

  公元前2世纪前

  中国和中亚很多地方就已存在贸易线路。之后中国帝王汉武帝(公元前140 -公元前87年间在位)实施了新政,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出现了更为频繁的和长的商旅线路,将东西方联系起来。

  公元前138年

  作为征服匈奴的策略之一,汉武帝派遣张骞( ?-公元前114年)出使中亚西域,以进一步打开外交关系。张骞通过两次漫长的旅程(一次通往印度,一次通往西域)帮助西汉王朝与西域国家首次建立外交关系。他的勇气和毅力备受称赞,被称为是“一个杰出人物,掀开了世界历史新篇章” 。

  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

  罗马帝国、波斯王朝、贵霜王朝和汉朝相继取得政权,匈奴游牧联合国也建立起来,它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主要文明之间,以及这些文明与复杂的游牧社会之间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并不是稳定的,贸易反映了财富和控制区域之间的变化。

  公元8-9世纪

  中东和中亚地区穆斯林王国、中国唐朝以及地中海区域的拜占庭王国的繁荣昌盛将贸易活动推向顶峰。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福建和广东的海上贸易得以发展,并取代了部分陆上贸易。然而,公元13 - 14世纪期间的和平时期丝绸之路又迎来了一次发展高峰。公元16世纪早期随着帖木儿帝国的衰败,陆上线路逐渐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海上贸易。

  公元2013 - 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国家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4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讲话时再次指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我们弘扬丝绸之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