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水墨看当代和传统的啮合
栏目:主题演讲发言摘登
作者:吴少英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新水墨,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被很多人称为“现代水墨” ,原因在于:第一,这一时期进行新水墨探索的艺术家更多是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与技巧;第二,这和此前台湾与香港的学术界都将新水墨探索称为“现代水墨”有关;第三,很多艺术家希望以此将自己的作品与传统水墨拉开距离。到了90年代,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即有些艺术家转而借鉴的是西方当代艺术的观念与技巧,于是又有人将此类探索称为“当代水墨” 。

  新水墨在海外和港台地区的发展比大陆早了大约30年,当时在法国的赵无极、香港的吕寿琨、台湾的刘国松等艺术家已经成功地将西方抽象艺术的观念与技法引入水墨之中。

  近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水墨创作工作,我的创作动机是想记录水墨的美。水墨是抽象、优雅的,是文人意境的表达。从1991年开始,我在媒材上进行了从宣纸到画布的尝试; 2006年,尝试用录像记录动态的水墨; 2007年开始,在进行拍摄水墨录像的同时,用录像摄影方式留下静态水墨的美;2008年进行水墨演出的实验,把水墨延伸到剧场,变成演员和自己的录像互动,运用水墨多媒体、现场音乐和即兴舞蹈这些主要元素,在原本的风景之上营造成熟又顽皮的氛围,堆叠出更丰富创新的风景。

  水墨自创作中获得了新生命,从画笔的附属及作为文字图像中解脱出来,消弭了水墨与画笔的不可分割性,水墨应有其自己的独特个性。录像、摄影、宣纸与画布之作品显示了跨文化的水墨表现方式,面对未来,水墨会有更多跨领域的尝试,跨越无国界的合作,在21世纪延续古老的水墨精神。

(吴少英  澳门视觉艺术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