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青云小镇
栏目:旅途
作者:刘金凤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印象中的青云小镇是花儿的王国。不论是春天的梨花还是秋天的紫薇,成千上万亩盛开的花儿连成一片花海,人在花海里徜徉着,目之所及皆美丽,被鲜花包围的人们连呼吸都香了起来。

  名曰青云小镇,其实是青山绿水温情守护着的一个村庄,村名如灰褐色的梨树一样质朴:西许戈。

  2019年春天,青云小镇举办盛大的梨花节。顾名思义,梨花节,是大地和鲜花的节日。我和家人们犹如一群蜜蜂,围着一棵棵开花的梨树嗡嗡闹着。举目所见,梨花密密匝匝,把许多翅膀飞翔的道路都堵塞了,一树一树的白云辉映着深蓝的天空。那种肆无忌惮的美持续震荡着我的内心。作别梨花,我写了一篇文章《一路梨花一路笑》。

  如今,四年过去了,梨花节已举办了四届,梨花之美一直在我的心中盛放,“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越是美的东西越是令人伤感。好在春华秋实,秋天到了,梨子的甘甜让我们忘却了落花的伤感。

  其实,梨花之美、梨子之甜是根植于我的童年的。小时候,二叔家的大梨树,高高地长过了墙头。春天的时候,洁白的梨花在枝头绽放,二叔和爷爷家住邻居,风吹过,梨花轻飘飘落下来,落在了爷爷家的小院里,那一片洁白,是我最初对梨花之美的向往。梨子成熟的季节,二婶不会像我的母亲,她不舍得哪怕是分一个梨子给我们吃。所以,我们几个小孩子只能在爷爷家的院子里望梅止渴。调皮的弟弟却大胆地爬上爷爷家的墙头,希望能偷偷摘下哪怕是一个梨子尝一下甘甜。有一次弟弟正在墙头上偷梨,突然二婶的一声断喝让弟弟马失前蹄,从墙头跌落。一晃若干年过去了,在我们屡屡回家看望二婶后,二婶也会在端午节的时候给我们捎几个她亲手包的粽子吃。她家的梨树早已不在,她也许早已忘却了窘迫的往事。

  一个秋季的艳阳天,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安丘文学十六号”一行九人,一起来到青云小镇。一走进这个村庄,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生活在青云小镇的人们的甜蜜,并且,这温柔的甜蜜经由一枚枚黄金梨传递到我们的手上,继而甜了我们的内心。

  整整一个上午,西许戈村的老马一直陪着我们,走进他家的梨园,讲解他们村的村史馆,讲解到杨公井,他谦虚地说:“这个石碑上的文字还是我查证的,杨公井一年四季不论多么干旱从未干涸过,杨公井是真的,杨大人也是真的,就是这个传说不一定真哟。”碑文记载:“杨公者,杨荣,(一三七二至一四四零),字勉仁。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建文二年进士,历任五朝,辅佐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官至内阁首辅,一生清正爱民。建文三年仲春,公赴黄县,途经安丘,正值大旱,稼禾不植,人畜无饮。公念百姓之苦,遂驻马歇鞍。亲徒丘野为民寻水找源,历辛数日,教民于西许戈村北凤凰岭下掘土凿石,开挖一井,水涌如注,清澈甘洌,四季不枯,百年不竭,禾不缺润,人不乏饮。杨公掘井济民之恩村民历代不忘,口口相传颂扬至今。今逢盛世,饮水思源,重修此井以志百代不忘杨公爱民之德。 ”二百多字的碑文将故事表达得淋漓尽致。

  老马家一共种了十几亩梨树,一眼望不到头,梨树枝繁叶茂,套袋的梨子将梨树压弯了腰,一看就是个丰收季,“七月里核桃,八月里梨,九月里柿子乱赶集”,这是我从小就知道的谚语,此时正是梨子成熟的季节。老马的梨园以梨树为主,还种植了苹果、葫芦、葡萄等。风吹过,绿叶舞动的梨树下,成群的鹅鸭,见到我们后“嘎嘎嘎”欢叫着远去。硕大的葫芦爬上梨树,在阳光下展示着她的风姿。老马说他家种的梨分三种,分别是黄金梨、琥珀梨、丑梨,将套袋剥开来,黄澄澄的是黄金梨,又青又大的是琥珀梨,还有表面粗糙不堪、形状极不规则的当然是丑梨了。他的女儿在网络上联系着销路,黄金梨和琥珀梨三块钱一斤,丑梨一斤能卖到十几块钱,说到这儿的时候,老马神采飞扬着,我们也替老马感到开心。老马不断地摘梨子让我们品尝着,同行的牛大哥说梨子的那种水润香甜,一定是在梨园里品尝才能体会得到,也只有在园子里吃才最有味道,也许这是一个在外游子不可多得的场景吧,仿佛回到小时候自家的地头。这是农民最大的收获,这个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梨树,一两千亩的梨树在春天里连成美丽的花海、在秋天里结出累累硕果。梨子以脆甜为主要特征,个头大水分足,大的能有1500克。梨是偏寒性水果,不仅清热化痰、生津止渴,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是秋天水果的最佳选择。

  老马介绍,西许戈村这个一千七八百人的村子现居住着不到一千人,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外出务工人员居多,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七八十万。生活在青云小镇的老人们,只要年龄超过七十岁,逢年过节都享有着村里的各种福利,油、米、面样样齐全,而且每逢老人生日,村里还会送上一个蛋糕和一桌子饭菜。今年以来,西许戈村又建起幸福食堂,为鳏寡孤独老人们解决了做饭愁、吃饭难的问题。对于游子来说,乡土是种情结,漂泊久了回到家乡,那是释怀,是归来,是满心的欢喜与动情。故土难离,落叶归根,一辈又一辈的人们,固守的是晨起的鸡鸣鸟叫,是日落的炊烟缭绕,是儿孙绕膝的欢乐,是说不尽道不清的人间烟火。壮年漂泊在外的西许戈村人,到老终是归来。

  退伍军人小韩,九年前为了投媳妇所好,将十几万元的退伍安家费全部投入种植多肉植物,他给他的多肉植物大棚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有间花舍”,牛大哥发朋友圈说:“有间花舍”不是“有‘间’花舍”。如今多肉种植已有一定规模,共有五六个大棚,小韩夫妇每日里直播、发货,更有来自外地的大卡车,以及观赏的人们将多肉植物的美传播。我看到小韩满满的笑意里尽是幸福指数飙升的知足,尽管他没有透露年收入,乐此不疲的忙碌已充分证明了收入的可观。

  村里有个叫晖的女子,据说几年前,他的老公承包了一百多亩地种植了紫薇作为礼物送给了她,美得像神话的紫薇花、美得像神话的故事惊艳了一批批的游人。丛丛簇簇红红火火的紫薇花在作家的笔下像在燃烧,烧红了一片天。想必这就是幸福指数最高的女子。她每天在自己的庄园里乐此不疲地打卡,把美丽和幸福像花香那样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