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文化谈:对酒不只当歌
栏目:雅趣
作者:李新 赵雪  来源:中国艺术报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动物酿酒的传说

  在中国有“猿猴酿酒”的故事,法国则有“鸟类酿酒”的传说。这些传说都将酒的起源指向自然界的动物,动物真的能够自发地进行酿酒吗?毫无疑问,它们是不可能在主观驱使下酿酒的,更多的是一种偶然与巧合。动物们在储藏果实时,吃不完的鲜果会腐败、发酵,其汁液流到低洼处就产生了最早的果酒。其中葡萄酒、梅子酒等发酵方式简单的酒类均属于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先民发现了动物酿酒的秘密,便学会了用水果、谷物等酿造酒,于是后来逐渐有了人工酿酒。西方则认为酒乃神造,于是希腊神话里诞生了酒神狄俄尼索斯,罗马传说中诞生了酒与植物之神巴克斯,“酒神精神”被西方诸多国家所推崇,黑格尔、尼采等还从哲学角度对此进行了探究。在中国,人们更愿意相信酒是由人类发明创造的,因而中国的“酒文化”是围绕人展开的。对于酒的创始人,汉代史官编撰的《世本》中称“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这里的“少康”即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杜康。晋代学者江统在《酒诰》中谈到酒的起源时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据此推测,人工酿酒最早可能产生于上古三皇时期,司掌造酒的女官仪狄是酿酒的始祖;也有人说创造了秫酒的夏朝国君杜康是真正的“酒圣”,因此人们常用“杜康”来指代美酒。

  在我国,除了杜康,酒还有很多美妙的称呼,包括寒潭香、金波、琥珀、香醑、流霞、清酌、忘忧物、欢伯等。从这些不同的名字里,人们似乎体验到了酒的不同颜色、香气和口感,甚至是酒的“除忧来乐”功效。美酒佳酿不仅口感醇香绵软,还有着各自独特的气韵和品性,被历朝历代诗人、艺术家所品鉴并歌颂。

  饮酒的境界:从“借酒抒怀”到“诗酒风流”

  美酒是艺术家创作生产的催化剂,也是灵感迸发的点金石。因此,美酒与文艺创作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如果没有了酒,文艺殿堂将缺失了许多熠熠生辉的作品。早在唐朝时期,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饮酒中挥洒豪情,寻求自由与洒脱。杜甫诗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足见李白的才华横溢和洒脱不羁。李白曾在酒后挥毫执笔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句,千古传诵。他也曾独自举杯,醉墨淋漓地写出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更大胆地提到“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认为天地间的万物都应对酒情有独钟。酒的独特品质触动着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由衷地发出感慨。古往今来,许多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都是以酒抒怀的典范。

  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被称为“饮中八仙”之一,更是酒后激情勃发,书法奔放纵逸,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爱酒、懂酒,曾在百万雄师之前感慨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于酒的解忧功效,白居易也曾说道:“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人们似乎习惯了在酒中忘却忧愁与烦恼,追寻心灵的自由与解脱。久而久之,于是有了“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欢”等说法。

  饮酒的乐趣:雅俗与共

  中国人素常喜欢热闹欢愉的氛围,尤其欢聚一堂、举杯畅饮之时,充满了欢喜热闹的气息,饮酒时便有了各种行酒游戏。最常见要数“酒令”了。我国的酒令由来已久,形式多样。具体包括射覆、猜谜、占花名、拍七、击鼓传花、拇战等。至清代,能够叫上名字的酒令有321种之多。清代俞敦培撰写的《酒令丛钞》中,将酒令归纳为四大类,分别为古令、雅令、通令、筹令。我们也可以将“酒令”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雅令又称文字令或文人令,对于行令者的文采和才华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当席构思并引经据典以展示其才思敏捷、文学功底深厚,因此雅令多见于文人墨客的酒席之间,且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可以是词语接龙、对仗的诗词,也可以是字谜游戏。魏晋时期最有名的雅令就是“流觞曲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创作出来的。而通令对行令者则没有太多的要求,大多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其中包括划拳、猜拳等。《红楼梦》第五十四回荣国府元宵家宴上,凤姐儿提出玩击鼓传花的酒令,“春喜上眉梢”就属于通令中的一种。古往今来,人们以酒令寄情,将无法言说的情感融化在推杯换盏之间,从而增加了酒的精神文化价值。

  酒桌上的礼仪:恭敬桑梓

  华夏文明以“礼”贯之,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之中,酒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和礼仪,于是“酒礼”和“酒俗”开始产生,至周代这种习俗和礼仪趋于完备。周代的八项风俗礼仪:冠、昏(婚) 、丧、祭、乡、射、聘、朝,都离不开酒。冠即是当时男子的成人礼,在宴席上“嫡子醮用醴,庶子则用酒”,以庆祝自己成年。婚、丧、祭等更是离不开酒,古时新婚夫妻共饮“合卺酒”,从此许下一生的承诺,共赴一生的责任;在丧礼中,人们用酒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也有的地方习俗会将酒灌入逝者的口中,寓意逝者在阴间也能品尝到美酒佳酿;在祭祀礼仪当中,酒主要用来祭祀神明、哀悼亡者,又或者用于祭奠仪式。《说文解字·丌部》记载:“奠:置祭也。从酋。酋,酒也。”可见酒自古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饮酒礼仪,尤其是座次排列、敬酒方式等也有不少的讲究,这些礼仪代表着主人和客人、长辈和晚辈不同的身份地位。即使是在群雄聚义的《水浒传》当中,对于饮酒座次、饮酒礼仪也是十分注重的。在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当中,柴进坐在酒席的主位宴请宾客,以彰显其主人的身份,林冲作为宾客则坐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两侧作为陪客。而洪教头赶到后,自顾自地坐到了主位上,导致其他人也只好依次更换自己的座位。正是由于洪教头的不知礼、不守礼,而引来柴进对此人的厌烦。可见注重“酒礼”的重要性。草莽英雄尚且注重饮酒礼仪,豪门贵族当中又该如何呢?作为中国古代贵族生活写照的《红楼梦》道出了贾府饮年酒时的繁琐礼节。“年酒”又称“合欢宴”,宴席开始之前需男性、女性分别向长辈行礼,再按长幼次序归座,座次方位为男东女西。归座后等候两府小厮丫鬟等按等级行礼,主子们依次给行礼者发放“红包”后宴席才算开始,席间人们饮屠苏酒、合欢汤,直至宴席中最尊贵的贾母起身离开,宴席才算结束。可见豪门贵族在饮“年酒”时十分讲究,是当时人们对于酒礼十分注重的一种体现。通过饮酒礼仪,可以鲜明地展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尊卑、主客之别。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礼仪在饮酒中潜移默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