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新征程
——新时代“江西画派”创新发展思考
栏目:视线
作者:寇焱 端巧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并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部署安排,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江西作为文化资源强省,面对新时代的文艺发展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号召,努力谱写江西美术事业现代化篇章。

  “江西画派”复兴道阻且长

  江西绘画在整个中国美术史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并呈现出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韵。自南唐始,大家辈出,如五代董源,南宋杨无咎,元代罗稚川、方从义,明代郭诩、陈汝言等,同时又有江西本土的文人士大夫如欧阳修、黄庭坚、杨士奇、解缙等人,积极参与到绘画的创作或批评当中。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书画艺术理念和风格也呈现出新的特征,除以“清初六家”为代表的正统画派、“四僧”为代表的创新标杆之外,江南地区亦以地域划分画派有了较为活跃的发展趋向,个性独特、富有创新的画家涌现,出现了如金陵八家、虞山画派、松江画派、新安画派、姑孰画派、娄东画派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地域画派,赣鄱大地上则诞生了以罗牧为代表的“江西画派”。

  清人张庚在《图画精意识·画论》中写道,“罗饭牛崛起宁都,挟所能而游省会,名动公卿,士夫学者于是多宗之,近谓之江西派……”这段文字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罗牧的成名和“江西派”(江西画派)的艺术地位。罗牧长期不懈地在江南各大城市间的游走、推广和广泛交谊,特别是在“公卿”阶层的有效活动,凝聚了一批画家,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人画群体,书写了明清江西书画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浓重的一笔,成为江西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至晚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发生转折性变化,地域画派整体由盛转衰,“江西画派”也随之日趋湮没。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20世纪,许多地方画派重焕新生,京派、海派与岭南画派沾溉区域文化,推动中国画的演进。江西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印记却只寥寥数语,纵有震撼整个中国画坛的黄秋园先生,但“江西画派”复兴道阻且长。究其原因,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江西文艺理论落后,缺乏艺术批评对“江西画派”的宣传和发展的推动;二是除“江西画派”形成之初,罗牧、八大山人、朱容重、闵应铨、彭廷谟、徐煌、李仍、齐鉴等人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独领风骚外,后辈少有突出艺术人才;三是艺术品牌传播不力,导致“江西画派”不及浙派、海派的影响力。再加之近现代江西经济发展缓慢,文化艺术得不到经济加持,导致名噪一时的“江西画派”式微。

  推动“江西画派”新时代发展

  新世纪以来,江西社会凝聚共识,致力于弘扬传统“江西画派”优秀文化,推动“江西画派”新时代发展。2005年南昌艺术群体意图打造“南昌画派”;2012年江西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江西省委宣传部提出“打造一支在全国有实力、有地位的‘文艺赣军’”,加强本土艺术人才培养;2020年江西发布的《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推进江西文化强省建设战略,打造新时代“江西画派”,应不断开拓创新思路。

  加强理论研究,夯新时代“江西画派”之基。目前,罗牧和“江西派”的研究较为薄弱,新时代“江西画派”发展缺少扎实理论之基,使新时代“江西画派”发展受阻。江西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应联合加强“江西画派”研究建设,利用国内外高校学术研究优势,深化“江西画派”的历史与理论研究,争取学术研究上的重大突破,为“江西画派”在当代的新发展从理论上提供积淀。同时,定期举办“江西画派”历史与新时代发展学术研讨会,构建当代艺术理念和评价体系,加强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新时代“江西画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打造学术论坛品牌,提高国际影响力,探索出新时代“江西画派”更好的发展逻辑、路径及对策。

  打造领军人物,强新时代“江西画派”之本。人才是第一资源,某种意义上,“江西画派”因罗牧和八大山人而成。纵观美术史上发展较好的浙派、海派,正是一批批、一代代领军人传承创新、继往开来的结果。新时代“江西画派”在领军人物的打造上应与时俱进,应以全局的视野,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江西籍美术人才,开展具有江西文化品牌的美术创作活动。注意画种“扩容”,兼容国画、油画、版画、漆画、瓷板画、雕塑等各类别,培育各画种领军人物,以期多点突破,一体发展,打造新时代“江西画派”。另外,创建高层次美术专业院校,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

  构建独特风格,创新时代“江西画派”之貌。当前,世界文艺呈现多元互动、多极交叉的交流与竞争共存的态势。如何在时代潮流中构建“江西画派”审美体系,值得思考。任何传承有序的画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众所周知,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江西画家在创作中需保持多元化艺术潮流的敏感性,同时注重从审视自身的文化根性入手,积极挖掘地域资源,汲取赣鄱文化营养,广泛吸收各艺术种类优秀理念。以他们创造性和思想性的艺术标示时代的先声,以他们关键点上的非凡造诣推进艺术史的发展,推动新时代“江西画派”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加强新时代“江西画派”创作研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赣鄱文化为抓手,保持学术的前沿性,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强化“江西特色”“江西气派”,丰富江西“四色”文化,推动“江西画派”艺术创作的新时代发展。

  巧用传播媒介,发新时代“江西画派”之声。在当代,信息传播具有重大的文化输出能量,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成为知识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持续的高水平美术展览宣传、定期举办新时代“江西画派”国际双年展,有助于提高地域画派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创新传播方式,全面系统地展现江西美术的创作成果,展现新时代“江西画派”的艺术成就、重要贡献。同时举办研讨会,系统梳理文脉传承,整体展现书画家、理论家创作研究系列成果,广泛吸收其他画派发展优秀经验。

  在文化艺术品牌化传播的时代,建立长期的美术展览与宣传的长效机制,以打造新时代“江西画派”为主要目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应坚持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结合江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国家战略,讲好江西故事;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术品牌活动,迅速提升新时代“江西画派”的社会影响力。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2年度项目“新时代江西画派”的文化品牌建设机制与路径研究(编号YS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