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附近”: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在地参与
栏目:视点
作者:赵娜  来源:中国艺术报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文化遗产学、民俗学、社会学、建筑规划学等学科长期关注的理论问题,更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重大实践问题。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要让城市更宜居并使其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特别是对于人口密度较大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而言,更要大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城市社区,保护和利用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重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社区居民的联系。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指以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为依托并承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的复合型遗产,这些遗产与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共同构成保护传承的有机整体。从北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存续情况与保护实践看,其主要特征有三。

  第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其空间分布与市民居住空间交错、毗邻甚至叠合。除保护价值极高、极为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空间经过修缮已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向市民开放外,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或遗迹如珍珠般散落在市井街巷及居民社区中。

  第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大多被作为文物进行保护,与邻近社区及居民关系疏离,缺乏应有的连接。人类学家项飙曾指出,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应以“附近”为中心认识世界,从而获得对现实更细致的理解,发展出新的社会关系和行动。如果以此为视角重新思考历史文化遗产与邻近社区的关系,就会发现,两者正是缺乏两相观瞧的“附近”的“陌生人”。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看社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社区的在地参与,民俗学者与建筑规划学者早已指出了社区参与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与主体性地位。而从社区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正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和底色,可以帮助社区形成老住户、新移民人人均可参与的活动和话题,解决社会结构转型和城市化背景下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人与历史文化的疏离问题,进而建设对内认同、对外独特、高度整合的社区文化。由此可见,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文化建设之间实际上隐含着高度的双向需求关系,作为学者,应帮助两者建立连接,使其“双向奔赴”。

  第三,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文化要素提取少,现代转化与多元利用的办法少。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不仅仅要把历史文化记录在书页上,还需要多学科专家的研究与专业团队的支撑,提供现代转化与多元利用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要以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社区文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思考引导本地新老居民广泛关注和参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性保护的实践方式,真正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当代居民的日常生活,从而使之传承向未来。

  因此,笔者认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重建对“附近”的关注,即重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社区及其居民的联系,其方法与步骤大致有二。

  第一,社区文化空间的再创造。社区文化空间是社区居民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信息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最好结合点。对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是社区居民基本的共有文化需求,对这一空间进行再创造,可以作为重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社区居民联系的第一步。应邀请居民参与邻近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从北京地方史志笔记、民俗志和考古文史资料中梳理和撷取其中的部分文化元素,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在社区中更新或创造出属于居民自己的文化空间,如将社区中历史文化遗迹的历史沿革、传说轶事、图片照片等文化信息制成社区文化墙,在社区文化空间中予以展陈。

  由此,一方面,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历史文化遗迹会从历史的尘埃中走进居民的现实生活,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会被社区居民重新审视和发现,历史和现实由此连接,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地加入历史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中来,使其真正地传承向未来;另一方面,社区居民通过社区历史文化信息挖掘,将居住地的历史文化化为本社区文化的底色,真正参与到具有本社区特色的共同文化的建设中来,在获得共同的新文化和新话题的同时,相互了解与熟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文化归属感,促进个人幸福感的提升。

  第二,社区口述史的再书写。随着社会史研究范式的转向,口述史作为普通民众历史的重要呈现形式和相关史料的搜集方法,其意义与价值被重新审视。在城市中有许多老旧的本地小区,它们曾是国企单位令人艳羡的福利标志,而今却随着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落入经济收入与基础设施落后的境地,社区居民对社区更新感到希望渺茫,社区活力明显不足。只有让居民重新认识到自身的文化价值,才能使他们重拾对于社区事务关注的热情和信心。

  笔者认为,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挖掘相关的社区口述历史的再书写,是一种颇具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方法。如果以对本地历史文化等地方性知识的持有和熟识程度作为标准,这些处于中低收入层的居民正是本地特定时代历史文化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是本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人。他们看似个人的人生轨迹、点滴际遇,正是本地历史文化大背景在个人身上的折射。因此,邀请这些社区居民,从个人的人生经历出发,讲述和书写关于本地历史文化遗产的口述历史,一方面可以使居民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及其所传承文化的价值进行再认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使居民重拾对自身文化的信心与自豪感,从而激发社区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为城市整体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搜集、整理、挖掘与书写,提供新视角与新材料。

  (作者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