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乡建 “轻绣森林”
栏目:人物廊
作者:府涵璐  来源:中国艺术报

“轻绣森林”航拍全景图

  我出生和成长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涧里村,坐落于太湖之滨,素来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名,两千五百年吴文化的浸润,造就了精细雅洁的人文之美。园艺栽培和苏绣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不仅“月月有花,季季有果”,而且“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

  我家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农家。我的父亲是一名从事花木栽培和园林营造的花匠,从业30余年,他致力于传统苗木向高效园艺的转型,培育出了100多亩的园艺森林。我的母亲是苏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叫府向红。2014年她曾带领村里的“国宝级”绣娘团队完成了APEC新中装绣制任务,也因此被更多人认识。后来,我和母亲一起创办了“向红绣府”,“向红绣府”的作品多次登上巴黎时装周等国际舞台,也在工艺美术行业内获得了不少重量级的奖项。经过几年的发展,“向红绣府”已经成为苏绣生活绣的代表性品牌。

  耕读传家,是我家的家风家训。年少时,我远赴他乡求学,去北京读大学,留学英国,又在美国工作,可以说是出走了半个地球。可是我一直相信,宝藏就在我的家乡。留学回国后,我一直在想如何让家乡的文化瑰宝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于是,我在2020年回乡领办了苏州市吴中区遇涧乡土工艺专业合作社,这是苏州第一家由海归女性领办的民间工艺类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先后获评吴中区区级示范社、苏州市三星级示范合作社,我本人也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合作社把村里的刺绣好手都集中了起来,主要从事刺绣设计、制作、销售等业务,经营场所面积600平方米,设置了办公区、产品加工区、产品设计区、产品展销区等。合作社成员从最初的21名发展到现在的32名,出资总额100万元。

  合作社注重成员的个人发展,努力为成员提供技能培训,提高成员的技能水平,每年选派成员参加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刺绣技能。合作社以“保护苏绣的根,传承苏绣的魂,创新苏绣的潮,传播苏绣的美”为己任。一方面,合作社坚持通过绣品的设计创新和品牌化发展,推动苏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前,团队原创作品版权有2000余项,被评为苏州市优秀版权示范单位,“绣丽江南·运河生活”项目入选苏州市重大版权推广项目。另一方面,合作社通过展览、讲座、体验课等多种线上线下的方式以绣化人,向社会大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什么不把艺术馆建到广阔的乡村大地上去呢?”我想。我决心把母亲的苏绣艺术馆搬到父亲的园艺森林里,这就是“轻绣森林”的雏形。

  为进一步挖掘乡村产业资源,合作社开始探索“农创+文创”发展模式,启动实施了“轻绣森林”农文旅融合项目。这成为了苏州首个以苏绣为主题的市级共享农庄,也是苏州市江南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之一。

  “轻绣森林”项目总投入1000万元,一期已完成投入600余万元。目前,建成2栋苏绣主题民宿、苏绣艺术馆、露营地、轻绣茶息、轻绣课堂、农产品展销区、可食花园采摘区等业态,满足消费者休闲采摘、文化传承、农事体验、休养生息等方面的需求。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将超1万人次,特别是吸引大城市的年轻人来农庄开展团建活动,同时带动绣品和农产品销售。

  “轻绣森林”是一片江南文化的森林,更是一片乡村振兴的森林。它以苏绣为特色,因地制宜把文化融入了乡建,发挥文化与农业的双重资源优势,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通过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践行合作社精神,谱写新时代“耕读传家”的和美乡村故事。

  创业之路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艰辛与乐趣并存。我创业的初心是守业,往小了说是传承好家族技艺,往大了说是守护家乡的文化和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我一样投身到乡村的广阔天地,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