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诗词三百首》:诗词版苏州历史文化志
作者:周子敬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不久前,苏州大学教授、知名江南文化学者朱栋霖主编的《苏州诗词三百首》正式出版。该书在历代有关苏州的大量诗词作品中披沙拣金,选录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三百七十余篇,涵盖名人业绩、时令节气、民俗世风等诸多领域,堪称“诗词版苏州历史文化志”——带读者穿越千年时空,让你重新认识苏州,重新领略苏州文化,重新发现江南之美。

  《苏州诗词三百首》的编纂源自朱栋霖几十年来的一个想法。从古至今,苏州文人名士辈出,如陆机、白居易、刘禹锡、陆龟蒙、范仲淹、范成大、高启、沈周、唐寅、梁辰鱼、王世贞、钱谦益、吴伟业、沈德潜、柳亚子等等,人杰地灵,俊采星驰。除此之外,苏州的江南美景与山水风光也吸引无数文人骚客流连忘返,吟咏万千。这些中国文学史上一流诗人留下的名篇佳作灿若星辰,铺锦列绣,彪炳千年江南文脉。作为一名地道的苏州人,朱栋霖认为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反映了苏州社会、经济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面貌,更代表了一种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江南人文精神。因此,对这些文化瑰宝进行系统性的收集、整理与校勘,并加以有新意和创见的解读,富有显著的时代价值和文化意义。

  该书取法《唐诗三百首》编选宗旨,选录雅俗共赏、朗朗上口者,可视为认识苏州历史文化的一扇窗户。透过这扇古朴典雅的诗意之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山水如画、风月无边的“江南诗词园林”,所及之处皆是文抽丽锦,清音幽韵。一方面,苏州诗词体现了中国古典雅文化的精粹。尤其是在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步入昌盛状态,苏州诗词集中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与文化格调。在这一方面,该书广泛地选取了明四家诗词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以表现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俊逸秀雅、跌宕风流的情调与追求。例如沈周的题画诗,“挥洒淋漓,自写天趣”,堪称诗画交融的典范。《雪后》《听竹》等篇,将一位文人丰盈的心灵世界描摹得细致入微。另一方面,苏州诗词根植于江南民歌,受到民间文化的深厚滋养,呈现出清新俏丽、朴质自然的独特风韵。这一特点在“诗太守”白居易的笔下得到了放大——“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浅显平易的诗句、淡泊闲适的情调,使苏州在中国诗史上留下一道令人神往的风景线。不仅如此,该书还选录了许多反映民间民俗文化的诗词作品,如范成大的《祭灶词》生动地描绘了苏州腊月二十四祭灶神的风俗;文徵明的《拜年诗》则记录了苏州春节“投谒”的拜年习俗;唐寅的《江南四季歌》更是以流光溢彩的笔触一举描绘了苏州地区一年四季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元宵看灯、七夕乞巧、中秋赏桂、重阳登高……在苏州诗词中,我们能够看到百姓安居乐业、物阜民丰的桃花源理想的再现,亦能够看到流转于雅俗之间的圆融相彰的美学追求。

  《苏州诗词三百首》的编纂,更意在启发读者在重读经典中唤起内心独特的感悟。历来诗词选集层出不穷,而该书特别注重在对经典的阐释中别开生面、推陈出新。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该书以细腻动人的笔触进行全新的解读。例如《枫桥夜泊》的题解从诗歌的意象起笔,聚焦诗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叠的困境,抚摸诗人内心深切的痛苦与孤独,将中国古典诗歌中那永恒的憧憬与哀伤描摹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诗歌史就是心灵史。它影射着千百年来人的心灵世界的衍变,也要求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要有与时俱进的独特理解与感悟。编者擅长细心发掘每一首诗词中的微渺蕴藉之处,并以强大的共情力艺术化地表现出来,如同带领读者进行一程又一程心灵探幽。它以谦慎严谨的学术态度、才情盎然的文学表达、深邃隽永的人文导向,启迪着当今读者在清音缭绕的江南歌咏中复归诗意栖居的家园,在异代相感的怦然心动中获得内心真正的宁静、欢愉与洒脱,从而让古典诗词叩开现代人心灵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