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技与鉴赏的最高境界是审美
——看卡塔尔世界杯联想
栏目:笔荟
作者:仲呈祥  来源:中国艺术报

  席卷全球的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谢幕了。近一月来,人们熬更守夜守在电视机前,或为之兴奋、或为之遗憾、或为之彻夜难眠。至今,报上、网上议论之声仍然不绝。有人祝贺梅西和阿根廷队,有人为姆巴佩和法国队抱憾,还有人深为C罗和葡萄牙队惋惜……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时任《中国体育报》总编辑的鲁光先生曾约我写过一篇评论新中国体育电影的文章。那时我供职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即中国电影资料馆),有条件查看了所有的新中国体育电影。结果,写出的文章题目是《从〈女篮五号〉到〈沙鸥〉》,在《中国体育报》登了差不多一整版。为什么题目中就单把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由秦怡和刘琼主演的《女篮五号》和八十年代由张暖忻导演的《沙鸥》两部影片写入题目呢?因为我研究的结论,是唯有这两部体育电影的镜头聚焦于体育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精神世界和心灵轨迹,因而其审美化艺术化的程度才高,感染力和生命力才强。这正是电影作为传递人类情感的一种人学,艺术规律使然。而多数体育题材的电影,包括鲁光先生亲自编剧的《第三女神》在内,镜头都似乎主要聚焦于体育竞技场上的竞赛过程和胜负输赢,着力于事件而非人心,因而有悖艺术规律,自然就缺乏感染力和生命力,时过境迁,公映一段时间便“刀枪入库”了。观赏体育竞技比赛,当然要关注胜负结果。这正是现场直播比赛实况的魅力所在,胜负结果未知,比赛正在进行中。但倘为赛后的录像重播,由于胜负结果对观众说来早已了然于心了,那么魅力便削减了大半。因此,此次因年过古稀,实在熬不住夜去看北京时间凌晨三点开赛的那场比赛,我次日上午等央视录像重播时再看,为保持强烈的审美期待,是决不愿先知胜负结果的。

  观赏比赛,钳制观赏心理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然是胜负输赢,否则何以为“比赛”?但冷静思之,恐怕体育竞技和鉴赏的境界又不应止于胜负输赢,其最高的境界乃是审美。何也?你看,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当年有句名言,叫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作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之间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重要渠道,确实承担着超越胜负输赢的更神圣、更高远的使命。国际足联主席詹尼·因凡蒂诺不也盛赞此届世界杯增进了世界人民的交流和融洽吗?而我们这些普通观众,除了为每场比赛的胜负结果或点赞或抱憾之外,不是更为梅西身上洋溢的锲而不舍、心无旁骛的报国情怀和集体荣耀精神所激励吗?不是更为姆巴佩身上那种永不言败、力挽狂澜的拼搏精神和雄心抱负所感动吗?不是更为C罗身上那种老当益壮、宏愿未酬的悲情伤感而共鸣吗?……所有这些,都证明体育竞技和鉴赏的更高境界不止于胜负输赢,而在审美——对更神圣、更高远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竞赛各方只要在赛场上充分发挥了最佳竞技水平和拼搏精神,给了观众以审美愉悦和享受,那么,无论胜负如何,观众都应对竞赛双方报以热烈的赞赏。

  由此,我想起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论述过,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他所处的时代,他已概括出“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六种方式。任何伟人也只能从他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实践中抽象并发现真理。也许是因为那时还没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实践吧,他尚未概括出“体育的”方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一种重要方式。

  再由此,我联想到新增订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追求更快的速度、更高的高度、更强的力度无疑是人类通过体育竞技不断向极限挑战的口号。追求“更团结”无疑是人类和平和历史发展的需求。但倘一味追求速度、高度、力度,一味追求奖牌,那么恐怕就难免有运动员会用兴奋剂、有裁判员受贿后会吹黑哨、有观众会站在狭隘的民族立场上吼倒彩!于是我想:是否可建议在“更团结”之前再添加“更美”——明确体育竞技和鉴赏的最高境界是超越“更快、更高、更强”而统一指归于“更美”,最终实现“更团结”。这样,会不会更全面、精准呢?

  这便是我看世界杯的思索与联想。